南昌大学际銮书院暑期社会实践以“传承中华文脉,绘就乡村新篇”为核心主旨,于7月4日至7月12日走进长堎街道幸福里社区与江西省婺源县凤山村,开启文化实践之旅。 实践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涵盖了幸福里劳动实践、戏曲下乡、中医药文化传播、徽饶古道文化探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等多个方面。这一系列活动为社区与凤山村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中华文脉在实践中更好地被传承与延续。 一、幸福里实践:巧手绘扇韵,躬身焕家园 (一)非遗漆扇巧制作 在幸福里社区,实践队开展了非遗漆扇手工制作活动。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各色颜料在扇面上勾勒出自己心中的图案,红、黄、蓝等色彩相互交融,一把把独具个性的漆扇应运而生。 图/小朋友制作漆扇 (二)除草清园靓社区 走出室内,户外拔草劳动热火朝天。志愿者分工协作,穿梭于社区绿化带,拔除杂草、清理杂物。烈日当空,汗水浸湿衣衫,大家却干劲不减,用双手为社区环境焕新颜。 图/实践队员进行户外除草 二、送戏入村育新苗:赣剧讲堂传经典,脸谱创作显童真 (一)赣剧文化小课堂 在凤山村的党员活动室内,实践队员黄丽琼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赣剧文化讲座,介绍了赣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南昌大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俐老师等。此次讲座让小朋友们对赣剧有了一定的了解,播下了传承的种子。 图/实践队员黄丽琼向小朋友介绍赣剧知识 (二)脸谱绘制展创意 脸谱创意绘制活动中,孩子们拿起画笔,在脸谱模板上自由创作,将童真创意与经典戏曲纹样相结合,绘制出一个个色彩斑斓、造型独特的脸谱。 图/小朋友在认真绘制脸谱 三、草木有情,经络藏道:中医药文化进万家 (一)经络奥妙揭秘讲 实践队为孩子们讲解中医经脉知识,借图示与演示介绍主要经脉走向、穴位分布及养生作用,孩子们兴趣浓厚、踊跃提问,初步认识中医经脉,激发对中医文化的兴趣。 图/队员付敏欣为孩子们讲解经脉知识 (二)自制茶饮识草木 实践队员们介绍红枣、枸杞、菊花等中药材的功效,孩子们在动手制作养生茶和品尝养生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医药的认识。 图/队员黄丽琼帮助孩子泡制养生茶 (三)巧手扎制艾草锤 实践队组织趣味艾草锤制作活动,指导孩子们装艾草和药材、轻敲,讲解其驱寒祛湿等功效,让孩子们在动手与欢笑中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图/孩子们在认真制作艾草锤 (四)拔罐暖民心 实践队员为凤山村居民开展拔罐服务。他们手法专业,在居民背部精准操作,玻璃火罐依次排开。现场氛围融洽,居民感受传统疗法魅力,队员们也用行动传递健康关怀。 图/实践队员在为凤山村居民拔罐 四、善风贯道,人文承泽:重寻时光镌刻的文明印记 (一)探寻徽饶古道 跟随书记的脚步,探寻徽饶古道。古道横亘徽饶,是两地交通命脉,石板沉淀千年商贸与文化。“徽饶古驿道浙岭”碑旁,村支部书记介绍其为徽商“奋斗路”,见证浙源乡繁荣。实践队由此拾级而上,感受厚重历史。 图/徽饶古道标识 (二)古道长承善风存 “吴楚分源小课堂”展板前,村支部书记讲方氏老妪施茶、众人堆石缅怀,及“同春亭”护路人的传说。队员感慨:古道是文化纽带,串起史话与人文,方婆善举百年流淌。 图/村支部书记为实践队讲解“堆婆冢” 五、践行核心价值观:护童成长,情暖山村 (一)音标趣学助童心 针对凤山村孩子英语基础弱,实践队员黄小忠开展英语辅导,聚焦音标教学。他用精美音标卡片,借趣味发音游戏、字母互动,助孩子识音标、掌规律。孩子们渐生兴趣,课堂活跃。 图/队员黄小忠给小朋友们进行英语辅导 (二)防溺宣讲护童安 实践队员王萌开展防溺水讲座,结合夏季高发形势,讲解避险、施救等知识,列举案例剖析风险,强调“六不”准则与求救步骤。“击鼓传花”问答促互动,孩子们抢答巩固知识,最后齐读准则,重视安全。 图/队员王萌进行给小朋友们进行“防溺水”宣传 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幸福里社区的环境更加靓丽,让凤山村的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让健康关怀温暖了民心,让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光辉得以传承。未来,实践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将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带到更多地方,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书写更多温暖篇章。 图/实践队队员与凤山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合影 文字:钱飞 图片:樊启越 审核:聂瑞筠 戴昌明 赵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