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贺莹 李嘉瑶)2024年7月16日-18日,南昌大学“湘水共融民族情”社会实践队走进湖南,前往凤凰古城、十八洞村、乾州古城等地学习和交流,深刻感受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新成果。 高新科技架桥梁,智慧点亮民族村 乡村振兴的“满池春水”,需要科技来赋能。位于湘西的十八洞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部落,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起始点,以十八个美丽溶洞而得名。实践队员来到十八洞村居委会,感受时光照相馆内充分展现十八洞村科技魅力的数字合影。“随机挑选屏幕上的任意一个景点,就可以生成你的专属‘苗寨记忆’主题的数字合影。”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挑选着自己与苗寨的合影。伴随着高科技讲解的机械声,实践队员观看了一幅幅绘着民族村发展过程的图画及LED照片墙上展现的村民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后,深刻领悟了高科技助力村落发展的重要意义。来到苗寨的“幸福人家”酒坊,当地的退休教师杨东仕老师亲切地和实践队员打招呼,并详细介绍当地发展情况“以前从梨子寨到镇上,交通极其不便,走路都要一个半小时。自从路网改造好了,交通越来越便利了,外来的游客朋友也越来越多了。”通过杨东仕的介绍,实践队员具体了解了交通建设对当地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十八洞村村委会展馆) 绿意盎然七彩乡,生态旧貌换新颜 “守住一方净土,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守好一座古城,深耕文旅融合‘亮色’。”在凤凰古城的走访与参观中,墙壁上随处可见的生态涂鸦漫画、路边垃圾分类的垃圾箱以及干净整洁的路面,这些无不显示着这座“最美小城”的生态建设成果。“过去这里刚发展成景点的时候缺少管理,垃圾处理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管理。这几年政府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和回收政策,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做的苗绣也被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在曾任苗绣传习所负责人的吴香莲的介绍中,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治理对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图为曾任苗绣传习所负责人、州人大代表的吴香莲向队员们展示苗绣) 千载古韵润乡村,文化兴盛铸新魂 “走进乾州古城,好像走进了历史。”实践队员们走进古城,踏着古城里的青石板街,来到民族英雄罗荣光的故居。实践队员置身于荣光故居,看着刻有“豫章世第”“碧血丹心”的牌匾,仿佛那位以身殉职的天津总兵罗荣光的英勇事迹仍历历在目。穿梭于古城内部,穿过胡家塘、风雨桥,沿路可见“湘西苗医”、苗族服饰、民族特色茶水等湘西特色民族文化,实践队员在游览中深学细悟民族融合、文化建设和文旅发展的新路子和新步伐。实践队员耿娇有感而发:“以文塑旅,以旅塑文。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都需要深入挖掘和保护利用,才能让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在乾州古城的合影留念) 通过深入湘西实地考察当地的乡村振兴实施情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湘西的乡村振兴之旅,带给了实践队员们一次深刻的实践探索和一次难忘的思想的洗礼。 编辑:贺莹 李嘉瑶 摄影:屈轩 贺莹 李嘉瑶 指导老师:叶建飞 卢瑶 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