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心灵中最强有力的、最有智慧的教育就像音乐,像醉人心灵的美丽一样在影响着孩子。这种教育永远拨弄着孩子敏锐的心弦,如对言语、对善良的心愿,对敏于感受爱抚和亲热的情感。那是用爱心的教育,而不是用金钱衡量的教育。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他就会在以后创造幸福。 ——题记 2011年12月,南昌大学法学院“爱心家教”志愿服务队前往南昌市区,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爱心家教活动的序幕。这里有很多人很多事,感动着昌大学子。 家境困顿,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第一次去做爱心家教,让胡桂英这个小组真正接触到了这个城市的“弱势群体”。她们小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和孩子家长约定好的地点。来接她们的是一位和气的阿姨,简短的介绍之后,阿姨带着她们东转西折,穿过了一个菜市场,最后拐进了一个很偏僻的居民区。那是一栋很旧的楼栋,暗红色的墙上长着许多淡绿色的青苔。楼栋里的光线很暗,只能顺着感觉走。胡桂英仔细地环顾四周,过道上好像放着各家烧饭的用具,两侧则应该是住户休息的地方。 和外面的简陋破旧不同,孩子的家里很温馨。进入客厅,才发现这既是卧室又是客厅,一个小单间,上面架着床,下面放着桌椅,电扇等生活用具,真的是充分利用了空间。阿姨告诉她们,需要辅导的孩子——梓宇、梓好都在上三年级,有些调皮。她自从生了双胞胎后,身体就垮了,长年服药,一直待业在家。昨天她带着梓宇梓好去听了一节辅导班的免费公开课,效果不错,但上那个辅导班很贵,哪有这么多钱给他们上辅导班呢。小组的成员们突然觉得,这个温暖的小家是需要她们的,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路程不算什么,中午的炎热不算什么,因为她们到达了一个需要她们的目的地。 热情好客,爱心之举温暖人心 涂琳娜、涂诗瑶这两姐妹所在的家庭也很困难,家中的爷爷很关注孙女们的学习成绩,但因家里条件不好,负担不起补习班高昂的学费,对于大学生去义务帮助补习表示非常感谢。在补习过程中,两姐妹的母亲一会煮绿豆粥给家教的同学解热降暑,一会煮糖水鸡蛋以给同学们填下肚子;当日的辅导结束,家教的同学要动身离开时,在门外看报纸的爷爷立刻走进屋里,把之前准备好的水果塞给他们,他们当然拒绝收下,因为爱心家教本来就是奉献爱心的,孩子们的进步就是给同学们的最大回报。此时爷爷却“蛮”了起来,关上门堵在门口那儿,说如果他们不收下就不让他们走。最后两小组只好收下礼物并感谢家长对他们的热情。快端午节时,家长们还特意包了粽子以表达感谢之情,让对口的两个小组成员很不好意思,生怕麻烦了他们,但家长依然坚持那是自己的一点心意。 选择远赴,此时只顾风雨兼程 家教的旅途并不都是顺畅的,既然选择了,那就只有坦然面对。周末是休息日,志愿做家教的同学都要早起赶公交车。在途中经常是冒着南昌市炎热的暑气,也被预料不及的暴雨滞留。张梦岚和朱小芳同学就有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5月12号,出发时天就开始下小雨,但她俩像以往一样去家教。家教结束后准备返校,却发现屋外已是暴雨,地面已积水很深。等了很久雨势却丝毫没有减弱,但她们回校心切,只得撑着雨伞,趟着马路上漫到小腿腹部深的水,来到公交站点,却又被告知公交车不开通了。最后无奈之下只得拦出租车,司机收了高价才愿意载这两个浑身湿透的同学。 到了校门外,司机发现校园大道积水太深进不来,把车驶到后街的高速公路上。她们下车后就惊呆了,白茫茫的一片水漫到膝盖,走在路上心惊胆战,担心被水冲走。回来后她们还深深感慨了一番。其实,类似的事件发生过几次,确实志愿家教是挺辛苦的,但是她们觉得既然选择了,就绝不后悔,而且会一直坚持的做下去。 一路前行,不知不觉间就已经一年过去了,记忆中的孩子们一个个的用最夸张的方式跟他们的“小老师”告别,然后四散着跑开了,最后还不忘回头再望我们一眼,似乎约定着下次的再见。是啊,像记忆中的日子一样,阳光很暖,孩子们笑得很明媚,多么美好。“作为志愿者,我们能做的,愿意去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这条路上,我们的脚步不曾停下。” 心手相连,感恩回馈
发布时间:201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