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教育第三课 (旅游学院 记者 彭嘉)7月9日,南昌大学旅游学院“筑教育伟梦·扶美丽乡镇之武山学校”暑假社会实践队于九江瑞昌市白杨镇武山学校开展了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课程。此次课程旨在普及垃圾分类观念,加强学生对如今垃圾现状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垃圾分类标准,同时通过趣味实践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程开展前,实践队对通过对武山学校周边的观察调研和对周边居民及学生的访谈,他们了解到武山学校附近居民及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不足,当地垃圾处理现状堪忧,环境质量有待提高。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结合如今垃圾分类的政策的试点实施,实践队队员决定开展“绿色环保”主题课程,普及垃圾分类观念,开展趣味实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9号早上九点,实践队队员通过PPT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教学,队员主要从垃圾分类实际意义、垃圾分类方式、生活垃圾减量方式和生活垃圾分类习题四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课程伊始,实践队队员先从当今低碳背景和垃圾现状解释了垃圾减量分类的原因,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如今垃圾处理现状——生活垃圾增量大、垃圾填埋费用高、垃圾投放不良习惯等,同时介绍了垃圾的生命,同学们对此感到震惊,对垃圾现状及其本身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紧接着,实践队队员带领同学们重新认识垃圾,通过垃圾与资源的转换,同学们发现平时的塑料、电池、玻璃甚至是剩菜剩饭一类的厨房垃圾等回收起来都是可利用的资源,纷纷表示愿意垃圾分类,之后队员简单介绍了垃圾分类的含义及优点,并以上海市为例详细介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之后,实践队队员向同学简单介绍了垃圾减量的含义——主要是减少和低碳,并对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进行“碳排放量计算”,让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一些垃圾产生的二氧化碳有了一个量化的理解,通过这个让同学们了解到了低碳的重要性,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垃圾减量方式,同学们表示愿意行动起来,践行垃圾减量。 (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 最后,为了巩固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队员准备了一些简单的生活垃圾分类习题,同学们竞相抢答,课堂氛围活跃。 叶拓教学 9号下午三点, 实践队员首先介绍了植物的种类和一些常见的叶子及其性状,随后带领学生们在学校里收集树叶并为他们讲解。最后队员在教室里进行了叶拓教学,大家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对绿色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践队员为同学们讲解植物) (叶拓教学) 至此,南昌大学旅游学院“筑教育伟梦·扶美丽乡镇之武山学校”暑假社会实践队的“绿色环保”主题课程圆满结束。 (记者:学员彭嘉 责编:通讯员雷裕静)
(实践队员为学生们普及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