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成,造福桑梓——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 付依个人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方向) 入党积极分子 材料学院田径队教练 曾任材料类197班副班长 (记者:付依)2020年暑假,为践行习近平同志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区毕业生回信精神,以实际行动响应“趁年轻,去基层!”的号召,我加入了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组建的“多发光,少发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黄庄乡黄庄中学,进行了为期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回顾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我感慨良多,留给我的是触动、是成长、是我人生的希望。希望有一天,我能学有所成,造福桑梓。 本次活动我们来到黄庄中学进行义务支教,我们面对一群可爱的小升初学生,满心都是喜悦与激动。在正式开始上课的前一天,我们一行十人抵达了黄庄中学,这所学校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美丽:学校内铺满水泥路,路两边有着丰富的绿化,校舍威严耸立。 学校给我的第二印象是少:师资力量少,食堂饭菜花样少,寝室设施少。在夏令营期间,我们借用七年级老师办公室做备课准备,其中有个细节极大地触动了我。老师桌子上贴着上学期课程表,课程种类丰富,但历史和数学却是同一位老师,可见老师数量少,师资力量不足。此外,在这几天和孩子们同吃同住的生活中,我感受到了乡村孩子学习的艰苦。食堂每顿都是三个菜,虽然足以满足日常能量所需,但没有更多的选择。宿舍是十人寝,上下铺,却难以洗热水澡。尽管条件一般,孩子们依旧坚持在炎炎夏日下积极报名参加暑期夏令营,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正式上课的日子里,我扮演着他们的语文老师。37个人坐在一个教室进行着同一件事情:学习。短短的八天,支教、吃饭、查寝、演讲比赛、汇演,这点点滴滴,我虽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每次,当我想起大伙在语文课上激烈讨论的情景,我满腔热情;每次,当我想起为演讲比赛活动准备的大伙的忙碌身影时,我满怀感动;每次,当我想起学生淳朴天真的笑容时,我满心喜悦。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经历中体会成长。 在这个夏令营中,我充分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们总会因为未知而惊叹,然而在这里,跳闸、断电却是常事,这十分影响同学们汲取知识。 作为一名材料学子,经历这一切的我,希望在未来能学有所成、助力学习。正如习近平同志回信寄语广大高校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我将在未来大学生活中努力学习,学有所成,造福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