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青年岗位能手:走近徐曼老师,从一堂课开始
发布时间:2014-06-30

  

  青年岗位能手:走近徐曼老师,从一堂课开始
   

2014年6月6日晚,夜幕降临,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楼B区220舞蹈教室舞蹈系12级《舞蹈编程》课堂:

“曼曼老师,来喝瓶水吧”,一位同学递过来一瓶冰镇矿泉水。

“真抱歉,我今天的嗓子不能喝冰水,不过谢谢你啦”,徐曼老师一边咳嗽一边面带笑容地拒绝了他;

“没事,我来暖一下”,毫无迟疑的动作,这位学生把冰镇矿泉水放进了怀里,想着用自己的体温来捂一捂这瓶水;

“怎么这么笨,照你这做法曼曼老师什么时候才能喝上一口水啊”,旁边另一位同学即刻向徐曼老师递过来一瓶常温矿泉水:

“来,老师,喝我这瓶”。

······

这,便是我第一眼见到徐曼老师时,她与她的学生们相处的场景。

舞蹈编导课堂上的徐曼,打造“学生才是编导主角”的舞台。

“曼式教学”下的舞蹈系学生们说:“她,是我们的曼曼老师!”

18点40分,音乐响起。在徐曼老师近四个月指导下逐渐成长的这群舞蹈系《舞蹈编导》课程的学生,正在按次序一一汇报本学期期末将要展示的编导考试作品,这些作品已经是徐曼老师指导了若干次之后的又一次回课汇报。其中一个名为《啃》的作品,通过2位男生借以舞者的姿态动律揭露当今社会“啃老族”榨干父母钱财,惰怠度日的现象,以仁者心灵关怀这些父母们的内心愁苦;另一个双人舞《无言·无颜》的作品展示了对当下残疾人(聋哑人和盲人)的深切关怀,令人感慨丛生,而6人小群舞作品《伸手》的表演者们时前时后,时聚时散,在快速而激烈的音乐旋律中一幕幕推进式地揭示了对于“老人摔倒了,路人扶不扶”这一社会现象各色人等复杂的角色心态······

正在积极冲刺2014年第十届全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比赛的原创舞蹈作品《中秋》,将这一堂课推向了高潮。徐曼老师说“羊有跪乳之礼,人有孝悌之义,从幼有所养到老有所依,从老有所乐到天伦之乐,人世间最好的爱就是陪伴……”。在教室这四四方方的空间里,身着训练服,汗流浃背的8位舞蹈系学生,以惟妙惟肖的角色模仿和深情饱满的情绪表达向笔者展示了中秋临近,圆月当空,儿女不归,老人们又将独守空巢的场景,“这是我们加班加点完善的第二稿《中秋》。在中国,空巢老人、留守老人也可以自得其乐,他们会去跳跳广场舞,下下棋钓钓鱼,但老人们内心最渴望最迫切需要的还是天伦之乐啊!”徐曼老师对作品进一步阐释道。

12级舞蹈系学生陈鹏说道:“参赛作品《中秋》是由我们学生编导,老师悉心指导的。像曼曼老师这样支持学生做编导和演员,带着我们去冲击国家级舞蹈专业大赛,这是我们学校之前的教学经验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但是曼曼老师竭尽全力去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创作之外的很多繁杂的协调工作都亲力亲为。在《中秋》的排练过程中,她给了我们作品构思,一宿宿地陪着我们排练到凌晨1、2点钟,我们一起在练功房喂蚊子,呵呵;也正是在她慢慢的引导下,我学会了发散思维,开启自己的智慧,将编导课堂的所学融汇到作品的创作中并学会了自己去探索身体更多可能的空间……”另一位学生赵健腾补充道:“今年5·12那天,我们为了纪念汶川地震六周年,徐曼老师利用户外环境即兴的课堂环节,策划并组织了一次校园‘快闪’活动。我们在表演时,曼曼老师就在一旁既当助理帮我们背书包,又当指导老师纠正我们的动作。什么时候都与我们同在,这就是我们的曼曼老师”。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欲望,关切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关怀学生的病痛体伤,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带领学生参与到充满正能量的创作、学习体验中去,不求曲高和寡的孤芳自赏而是一以贯之地接地气,焕发着活力和魅力,非常具有感染力。”这,便是笔者深入她一堂课堂教学之后最大的体会! 

文化创意领域的徐曼,和学生一起“头脑风暴”!

艺术与设计学院11级艺术管理专业学生严昆明:“她讲课向来思路和语速极快,创意频生,出其不意还颇有趣味,在课堂上她会自己先头脑风暴,情绪激动起来然后带动我们一起“疯狂”,她是一个好老师,教学简直太拼了”。”

据11级艺术管理专业学生钟颖仪介绍,徐曼老师上课从来不按课本套路讲,她有一份她自己的教案讲稿:“最开始曼曼老师给我们巨大的压力和逼迫感,让我们觉得学艺术管理还有太多知识和技巧空白点,常规的思考模式也一次次受到挑战和自我否认!但是渐渐地我们就真的有了兴趣,且很有意愿和她课后沟通甚至会为一个项目的策划激烈舌辩,她讲过的很多话对我都有醍醐灌顶的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学期徐曼老师给我们讲授的“文化产业概论”课居然走出课室,在艺术楼阳光普照的维欧咖啡厅里进行,圆桌授课让我们师生平等自在地交流,因为咖啡厅的WIFI是免费的,所以她的课我们被要求必须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来,便于随时要做模拟实战演练的小组对抗赛搜索最新的网络资讯,回到课室的时候我们的手机在她的每一节课堂上都是全程开机上网的,随时以备她提出的问题,大家一旦答不出来,她就是不说答案,给我们一段时间上网百度并分析梳理出最佳答案,不断加深我们对文化创意不同领域具体案例和数据的印象和理解。她也会把自己之前结题过的若干个文化创意项目分享给学生做案例分析,倾听学生反馈。

“上课突破窠臼形式,自然真实的状态下才能开启出最好的创意”,这,是她的育人模式。

生活中的徐曼,热爱烹饪美食,厨艺和园艺是她最爱!

生活中的她,与编导教学和文化创意领域中“拼命三娘”的形象截然不同。翻看徐曼老师的微信好友圈,笔者感受着她在生活乐章中张弛有度的节奏和各种创意菜品带来的情趣。只要不出差加班,徐曼老师几乎天天下厨,亲手烹饪出美味生活。她说“厨艺和园艺是她工作之余的最爱!她在自家那三平米的小阳台上已经种植了27盆十余种大大小小的花卉,期待盛夏来临,绿意盎然,花开不败!”

“将创意融入厨艺和园艺,享受生活”,这,就是她的生活态度。

走近徐曼老师,从一堂课开始……

 

附:徐曼简介,2013年度南昌大学十大青年岗位能手获得者,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青年教师,江西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专职研究员,先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上海戏剧学院。曾获国家级奖项4个,华东片区4项,省厅校级14项,主持和参与省级、国家级纵向课题研究5项,独立发表学术论文7篇。2013年南昌大学教师教学竞赛艺术与设计学院第一名,校级二等奖,南昌大学2013年中兴发展奖教金获得者,讲授艺术与设计学院舞蹈系《舞蹈编导》课程荣获2013年校级优秀教学质量提名奖,曾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获南昌大学优秀毕业设计。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核心,徐曼老师一直积极探索优化教学模式,按照“内容多元融合,方法快频互动,教考宽进严出”的要求,教学形成了“气场强思维活,内容新方法多”等特点,构建了头脑风暴和艺林漫步相结合的特色,深受学生喜爱,被广大学生称为“曼式教学”。2012年,徐曼老师自主创意发起了“江西省首届大学生创意文化节”,并全程参与策划、组织、执导了该项活动开闭幕式和高峰论坛环节。活动获得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由江西省教育厅、文化厅、团省委主办,南昌大学承办。活动涵盖了“旅游创意策划、原创微电影、动漫、原创音乐、手游、主题LOGO设计、公益献血、文明交通、创意广告等9项文化创意类大赛,得到了省内48所高校的注力支持,吸引了全省2万余人次高校师生积极参与,3000余个创意类参赛作品送选,活动最终有600多个创意类作品千余人次获奖。    

(采写记者:校学生会 常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