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五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星火相传,红色之旅”社会实践队瑞金之行满载而归 (食品学院 记者胡梦伟)为响应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发扬红色精神”的号召及引导广大青年团员传承红色基因,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星火相传,红色之旅”社会实践队于7月1日至7月5日期间前往江西省瑞金市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活动。在这五天的时光里,队员们通过参观叶坪革命旧址群、瑞金红井景区,以及在红都广场进行宣传、红色精神进校园、采访红军村烈士家属等活动深刻探索五四精神内涵,尽心传承红色基因,收获了丰厚的成果。 为了贴近历史,感悟当时人们的革命情怀,实践队员积极地探访叶坪革命旧址,这里既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又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在瑞金的第一个驻地。在这里,实践队队员近距离地接触到当时革命先烈艰苦的生活环境,一座座由土砖薄瓦建成的简陋房屋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艰辛,红军检阅台、中央邮政局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在这里回味百年风雨,宛若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呈现在队员们的面前,展现了我国革命时期构建的独立红色政权全貌。参观结束之后,实践队马不停蹄地赶往了瑞金红井,在烈日下饮用红井水,令人感慨万千,饮水不忘挖井人,没有当初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地浴血拼搏,就没有如今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7月2日实践队在叶坪革命旧址群)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渐渐离我们远去,在来到瑞金之前,实践队的小队员们就听说过“十七颗松”的故事,在1932年,华屋村有17位青年壮士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并与1934年随军参加长征,长征出发前,村民自发种下了十七颗幼松,每一颗松树都象征着一位战士,然而岁月流转,壮士未还而青松久在,十七名红军战士全都壮烈牺牲!如今,社会实践小队怀着崇高的敬意拜访红军村,缅怀英魂。而如今这座红色之都中的人们对于当初饱含血与泪的革命历史又有什么感想呢?在红都广场的街头调研过程中,受访群众纷纷表示红色精神是无法割舍,无法忘怀的,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是每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 在祖国日渐发达的今天,历史的接力棒终将传到下一代手中,五四精神以及烈士的红色基因需要传承,“星火相传,五四之旅”社会实践队来到叶坪豪德福水长征小学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小课堂。孩子们是也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年代已经远去,如何让现在的孩子理解红色精神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要通过富有趣味性的主题小课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了解革命故事,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队队员胡梦伟认为,要让孩子们主动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队红军村前合影) (实践队队员正在专注地给小朋友们上课)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穿到我们手上,我们将分外珍惜这一荣光,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让红色基因用不变色,代代相传!短短五天的瑞金三下乡之行结束了,广大青年应积极弘扬五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成长成才。拥抱和平、居危思安,永不敢忘、展望未来!至此,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星火相传,红色之旅”社会实践队的调研圆满结束。实践队队员们怀揣着对革命的感悟、对烈士的缅怀、对红色精神传承的信念告别这片红土地踏上返程的归途,星火小队将带着红色基因和永恒信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退稿原因:写明记者和责编;文章内容需要精简,看不出重点事件,只看得出一些抒情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