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连载一
发布时间:2014-05-29

  

【手记】出征: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一

孟子故里——邹城,2014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这里举办,在第一批主力队员抵达之后,第二批队员也在27号整装待发,奔赴这座儒风古韵的小城。

出发前,第二批队员们在实验室开了一个出发前的小会,提升士气。刘国平教授在细心提醒大家外出注意事项之后,强调道:“要注意与其他高校比较和交流,见世面的目的是要看到对比和差距,同时也要相信自己,做好自己,不要自乱阵脚。”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一

在第一批队员抵达邹城进行场地调试后,发现了一些机器设备与比赛场地适应瑕疵时,第二批队员带着备用装备与零部件出发,为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一

由于第二批队员大多入队不到一年,所以对本次出征满怀期待与憧憬,提起几个月前入队的场景,来自机电学院的袁志平笑着说:“我们入队还须经历层层考核,也需要通过笔试面试。进来之后基础也不够扎实,都是看学长学姐的技术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摸索,通过小比赛成长。”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一

到达邹城后,经过四个小时的休整,28日中午,刘国平教授在对队员们的心理状态和比赛准备情况有相应了解之后,召集大家在301房间开会,针对相应问题商讨对策。

在机器调试问题的商讨中,刘教授再三强调要学会养成检查机器的好习惯,在调试过程中做好记录,出现了问题,查出并解决,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做。

刘教授严谨踏实的作风让现已大四退队的13届队员唐帆印象深刻,“他每周都会开例会,进行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做事情也十分有规律,有条不紊。”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一

在吃过午饭后,队员们马不停蹄地赶到调试场地,由于合租场地地面不平整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批队员在23日赶来后连夜调试。

队长张国琳同时与其他高校队员进行沟通,在他们不用场地的时候借用场地进行调试,队员们不惜从27号晚十一点调试至28号凌晨五点,有的队员甚至48小时未合眼休息。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一

由于比赛场地的色差问题,下午亟待解决的是用来感应的灯板的调试,经过一下午八次左右的尝试,终于攻克这个难关。“由于每一个制造商制作出的场地误差都不一样,所以要不断进行调整。”付容说道。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一

由于对机器的调试需要修改编写程序,在每一次的尝试后都需要对程序做相应改动。“我们队都有相应分工分组,主要是两方面,第一个是自动组,主要负责机构设计和程序编写;第二个是手动组,主要负责手动操作和零件打磨设计等。”刚入队不久的宋龙龙说道。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一

在场地的另一边,西安交通大学也在对比赛场地进行调试,他们比赛用时最快可达40秒左右,比咱们快一倍多。面对来自对手的压力,已经出征两年的吕凯伟说道:“他们是老牌强队,有很大差距是正常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去年我们也有过正面交锋,但是我们凭借稳定的发挥战胜他们,所以说赛场上一切皆有可能。”

在看到西安交大代表队演示过程中的失误时,刘教授说:“失误是很正常的,就算是精细工厂制作出来的手机也有死机的时候一样,这些机器同学们只准备一年,有点小失误纯属正常现象。”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一

来自河北工程大学的大四生崔旺在旁边不停地研究我们的机器,并表示高校间的交流对技术成长有很大帮助,以前有他们学校有很多团队来制作机器人,现在是集中火力,一群人来制作,也是借鉴了其他高校的经验。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一

当晚,我们赶赴另一个场地进行调试,在这个场地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自动机器人夹不住梅花桩,在历时两小时的摸索中攻克了这个难题。随后与北京科技大学,进行了一场友谊赛,最终我们以143秒的成绩战胜他们,场下掌声一片。

“尽管机器人表面上看似很流畅,其实仍有很多隐患,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解决,所以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松懈。”队长张国琳说道。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一

刘教授在看过北京科技大学的机器人后,连连称赞其制作精良,造型美观,值得我们学习。队员们也表示咱们的确有不足之处,有待弥补。

(记者:周瑾 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