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连载四
发布时间:2014-06-03

  

【手记】有一种力量叫做感动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四
       31
日结束了小组赛的比赛,南昌大学机器人队在这一天内连战三场,有收获也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感动。老师的无私付出、队员们的认真负责,在他们的身上看到更多的是珍贵的品质。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四
    首场比赛便是被誉为决赛级别的较量——哈尔滨工业大学对战电子科技大学。在赛场旁观战的队员都全神贯注地观看,同时用视频记录下比赛瞬间,并且认真分析比较不足和差距。

大二队员吴虹岭说道:“两支队伍都是老牌强队,都在一分钟之内完成动作,比赛很具观赏性和学习价值,咱们还有很大差距。”

在今天的比赛中,大部分队伍都未能顺利流畅地完成比赛,“机器人比赛本身就有运气和偶然性,而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队员付容说道。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四
    在第一场与太原工业学院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惜败。“由于咱们的实力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也没报希望
,但是大家都很用心在准备,因为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队员严超彬说道。

比赛时,我队机器人顺利通过跷跷板、荡秋千、梅花桩的关卡,保持领先,但是在爬楼梯阶段,我们的自动机器人没夹住栏杆,最终导致被反超。但是啦啦队依旧在场上给队员加油鼓劲,不输气势。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四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四
    由于上午的失利,导致下午的两场比赛必须拿下才能进
16强。在连日来高强度的备赛下,队员们心力透支似乎都快到了极限,在拥挤的备馆内,队员们直接躺在地上便睡着了,他们在坚持着迎来最后的决战。

“这一届的队员特别能吃苦,而且责任心也特别强,是近几年来机器人队最优秀的一批队员。”队长张国琳表示。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四

参赛队员缪航为了提醒自己在场上应当注意的事项,用醒目的红色笔描了两三遍,生怕自己忘记。其他队员也都在仔细检查机器,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四

在对战北京科技大学的比赛,我们是在不太有优势的红色场地,在梅花桩环节卡壳,但是迅速经过调整,通过了这一关。在荡秋千环节实现反超。在爬楼梯环节中,自动机器人的最后一个电机没有启动,导致最后一阶楼梯没有攀爬上,被北京科技大学逆转取胜。

这场比赛的失利让我校代表队无缘八强,比赛结束后,观众席的队员们久久没有说话。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四

与新疆大学的比赛是我校代表队的最后一场比赛,队员们在上场比赛失利后没有影响这场比赛的发挥,以绝对领先的优势战胜了新疆大学代表队,同时也锁定了大赛三等奖的席位。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四

虽然这场比赛战胜了新疆大学,但是队员们的失落感显而易见。“这一届是近三届付出最多的,也是最有希望刷新历史记录的一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特别不容易,就是缺了一点运气。”队长张国琳表示。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四

所有的比赛结束后,刘国平教授带着全队在体育馆正门进行总结。刘老师把大四这批队员叫到面前,沉默些许,但终于还是没能忍住,泪水从这位50岁的男人眼中溢出。包括小编在内,没有人忍心正面看刘老师一眼。“从来没见过刘老师这么伤心过。”队长张国琳说。

看见大家的沉重,刘老师安慰大家说,机器也是设备,总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你们是最负责的一届,是团结协作最好的一届,成绩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也给下一届留了提升的空间,包括全场定位、机械联动、零部件的精密加工等等。这一届为了队里的传承精简节约,用最经济的方法实行制作,真的是特别不容易。

接着,刘老师带着新一届队员向老队员深深地鞠躬。这一场景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几年风雨同舟的点点滴滴,全都瞬间凝聚在这一刻,刘老师在用这种方式向他的爱徒们道别。

新一届的队员王可帅鼓舞道:“咱们明年能不能比今年做得好?”“能!”响亮整齐的回答给了老队员们和刘老师一个自信的承诺。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四
    在刘老师总结完毕后,老队员们也轮流着和新队员说话。说这一届的不足,这一届的遗憾。新一届的队员们也仔细地聆听着,把传承下来的精神铭记在心。

“新一届的队员肯定能做得更好,我相信。”队长张国琳尽管有遗憾和不甘,但是也看到了希望之火。

回到住所,刘国平老师略带伤感地说道“其实今天我流泪不是因为比赛的结果,而是想到我们这十个月一路辛苦走过来,感觉突然间一切就结束了,心里很放不下。”当谈到自己的学生时,刘老师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在这批老队员中,有大部分将要毕业,而他们在这个集体一待就是3年,甚至是4年。他们似战友、似手足,更似刘国平老师一手带大的儿女。

在这个集体中没有失败者,大家怀着同样的爱好,为着相同的目标在这里风雨兼程,在这里学会了什么叫做不放弃,学会了什么是团队,学会了什么是责任……方案设计的争论、上千遍的反复演练、在实验室席地而睡,包括大家的泪水,这一切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在回家的途中,跟队员缪航聊天得知,他已保上本校研究生,而导师就是刘国平教授。“我要做刘老师一辈子的学生,继续在机器人队”,言语间无不透出一种幸福味道。

刘国平老师享受着这一切,曾经的一句承诺让他坚持了近十年,默默地为这支队伍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如今已有500余学生从机器人队走出,桃李天下。“如果我还能再带机器人队十年,那就真是了不起了”刘老师说道。这支队伍在刘老师生命中已难割舍,他曾说完全是因为兴趣而喜欢做机器人,但现在刘老师真正的“兴趣”也许就是培育出一批批可爱的学生。

 (记者:周瑾 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