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争脱贫,乡村振兴展新颜 ——理学院社会实践队走进乡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理学院 记者陈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南昌大学理学院“勇担青春使命,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去往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象形乡花溪村进行实地调研。 因地制宜争脱贫,精准扶贫振乡村 8月9日上午九点,实践队员首先来到了花溪村村委会,村委会书记热情地向实践队介绍了村里的扶贫政策。 生活扶贫 对于村中达到贫困补助条件的家庭,花溪村村委会定期进行探访并补助生活必需品。 就业扶贫 大多数贫困户家庭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则留在村里生活。针对这一类情况,村委会为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补贴交通费用,为家中老人提供一些打扫马路类的轻体力工作以补贴家用。 产业扶贫 花溪村土地资源丰富,花溪村村委因地制宜,承包大量农田,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种植稻谷、瓜果等以实现产业扶贫。 医疗扶贫 花溪村内建有配套医院,医疗设施完善,解决了村民“看病难”问题;提高医疗报销比例,解决了村民“看病贵”问题。 教育扶贫 针对贫困户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村委全面免除学杂费并提供营养餐,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受教育环境。 随后实践队员又询问了村里乡村振兴的开展情况。 书记说:“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在又快又好地推进当中:几年前摇摇欲坠的矮危房,修建成了牢固的洋房,实现‘危房变洋房’;在政府的帮扶下,花溪村把坑坑洼洼的路面进行了全面修整与拓宽,实现了‘洼地变平地’。” 随着精准扶贫等扶贫工作的高效开展,花溪村村民实正逐步实现“贫困变小康”。 (图一:实践队队员对花溪村村委会书记进行采访) 扶贫政策惠万家 贫困家庭喜开颜 下午2点,实践队来到了村里的一口贫困户家里,奶奶得知队员的来意后,对队员说起了这几年家里的变化。奶奶说道:“扶贫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自从享受了政策,每个月可以领几百块钱,过节的时候村委会还会送一些东西慰问;家里小孩以前上学开销大,现在学费和学杂费都免了,还能免费吃营养餐,甚至学校每个学期还会补贴一些钱;特别是看病,现在去看病可以凭借贫困户的身份报销大部分的钱;还有就是减轻了儿子们的负担,他们不用一直担心家里,可以安心赚钱。”说到这里的时候,奶奶的脸上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图二:实践队员对村中贫困户进行采访) “精准扶贫”不仅仅是对个体和家庭的帮扶,更是对生活环境的改变,奶奶提到现在的路修得宽阔平坦,出门又方便又安全;村里还新建了很多的健身设施,还有很大一个广场,每天晚上都会有老人在那里跳舞,她有时也会在吃过饭后去那里散散步。实践队队员们都为村民的生活变好而感到高兴,也相信贫困户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农村建设新面貌,小店老板笑开怀 随后实践队去了附近的小店,小店老板笑呵呵地跟队员们说:“新农村建设不仅仅给大伙提供了娱乐的地方,还拉动了小店的消费水平。村里新建设后,泥巴路全部换上了水泥路,原本的马路也修平加宽,现在去城里进货变得更加方便了。” (图三:实践队员对商店进行走访调研)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拉近了实践队队员们与社会的距离,鼓励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记者:陈健 责编:通讯员朱昝 指导老师:付轲 黄紫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