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法学院:深入榕城北峰,探访乡村振兴,助力国梦扬帆
发布时间:2019-08-24

  


(法学院 记者 吕昕怡)习近平主席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国务院2019年6月28日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意见》中说明“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这就要求乡村振兴聚焦于其产业振兴,产业振兴聚焦于人才资源、自然要素、科技创新、整体协调发展等,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为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的要求,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力量,南昌大学法学院赴福州市产业振兴调研队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青丝行动的号召,于2019年8月4日前往福州市晋安区开展调研,截至8月11日,调研活动圆满结束。在此次调研中,调研团队通过采访村干部、村民、村内来访游客等多人,实地考察7个村庄,对各村的发展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结合当地的地形、历史、风俗等因素综合分析其产业发展模式,并获得相应调研结果。

在七天的调研中,调研队实地走访了晋安区降虎村、寿山村、九峰村、前洋村、板桥村、宜夏村、樟林村七个村庄,考察了各村农业、石雕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情况。期间同村民、村干部以及村内产业经营者等进行深度交谈,从内到外、由表及里对七个村庄的产业发展和村内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实时记录调研过程,及时汇总调研情况与收获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振兴

调研队走访的七个村庄大部分都是“深藏”于大山之中,因为地形的限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农业不发达,这与传统农村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第一产业皆不发达的情况下,七个村庄依靠着不同的资源有了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其中,降虎村、寿山村、九峰村、鼓岭宜夏村目前都以旅游业为主导发展产业,虽同样是以旅游业为发展方向,但是她们的具体发展内容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发展程度也是参差不齐。以降虎村和九峰村为例,前者依托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开发旅游产业,规划打造纪念馆、古街探访、红色教育基地等;后者则是主要依靠其完整保护的生态自然资源来建设旅游休闲风景区。再将鼓岭宜夏村与其他村庄作对比,鼓岭宜夏村的旅游业发展程度是远超于其他村落的,这是综合考虑该村丰富多样的旅游开发价值、旅游业发展历史等因素后,政府对其投入更多资金建设的发展成果。队员们能看到同一地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同时同步的,必要因地制宜,协调整体发展。

(降虎寨的红军烈士墓)

(鼓岭宜夏村的柳杉王公园)

调研村庄中比较特别的是寿山村与樟林村,两个村庄一个位于山上,一个处于山下,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曾经合作形成过一条寿山石产业链,但是随着寿山村禁止开采寿山石,转型向旅游业发展时,这条产业链便逐渐消失,原石资源的枯竭使樟林村面临着未来发展方向的困扰。通过在樟林村的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樟林村仍然存在着较大规模的石雕产业,现在主要雕刻的石头已经从行情较低迷的寿山石转变为进口的老挝石,同时为保护村内环境,大多数的加工厂已经搬离到其他地区,现在村内主要负责的就是市场销售。“随着寿山石禁止开采且行情逐渐消沉,我们这里很多店铺都倒闭了,那些店铺过去主要是依靠丰富的寿山石原石在经营,没有足够精湛的石雕工艺支持。现在能够继续经营下去的,都是有着良好石雕工艺的店铺。”在当地经营者的采访中,我们认识到在优胜劣汰的行业规则下,樟林村的石雕产业已经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产业转型升级,从原本依靠原料的粗放型产业变为了现在依托石雕技术的精细化产业。

(樟林村福兴特艺城)

(寿山村寿山石古矿洞)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学到了一些村庄产业的优良发展方式,也看到了农村振兴过程中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希望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优势和新颖独到的视角,将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措施与建议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形成一份具有较强参考性调研成果,为乡村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产业振兴环抱自然资源

福州市2019年继续巩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吹响“美丽乡村建设”的号角,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调研期间,调研队在各个村庄的建设中都可以看见绿色生态保护的理念,其中九峰村与前洋村最为典型。两个村庄都进行了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河长制、湖长制普遍实施,推广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等。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发展旅游业的九峰村更是不破坏村内的一草一木,在山水间修建了旅游栈道供游客游玩,为防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村内的工作人员与干部更是要定期巡视,以保护村内的环境。正是依靠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许多村庄才能更好的使其旅游业得到发展,乡村得到振兴。

(队员们走在九峰村的栈道上)

非唯有天时地利,乡村振兴更有赖于“人谋”

调研期间,我们采访了村干部、村民、村内来访游客等多人,通过交谈,我们发现村庄产业的兴旺发展,除了需要合适的时间、地理条件,更有赖于参与者的努力。前洋村龙晶葡萄园的吴老板携带着技术和热情,为前洋村建设出一个标志性产业。更有降虎村的民宿经营者杨先生坦言:“我的民宿从无到有,从简到繁,是因为我热爱这片山林,而不单纯是以挣钱为目的。”乡村的产业振兴需要人才,需要人的热情,更需要人的热爱。

(队员们采访降虎村的民宿经营者杨先生)

扩大“乡村产业兴旺”战略影响力,培养新时代建设者

调研活动中,一方面参加调研的队员们对于“乡村产业兴旺”战略有了深入的理解认识,另一方面调研过程和调研结果的潜在宣传力是无限的,通过后期的调研宣传和结果展示,能让更多人愈真切地认识到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情况,提升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政策和战略的敏感度,使其从理论知识的圈子中跳出来,将知识和现实进一步结合起来。这些都有利于扩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力,使大学生贴近认识国家战略,培育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队员们在樟林村石艺城门口的合影)

乡村产业振兴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发展导向,切实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希望调研队能在对福州市晋安区七个村庄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帮助。

摄影:吕昕怡

记者:学员 吕昕怡

责编:通讯员 谢一丹

退稿:导语和内容摘要过长,建议修改;稿件重点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