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寻访革命旧址 传承革命精神 ——“信承星火 寻迹红都”社会实践队走进叶坪革命旧址群 (信息工程学院 记者王熛鑫)7月9日,信息工程学院“信承星火 寻迹红都”社会实践队来到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队员们用双脚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力。 “信承星火 寻迹红都”实践队合影 这里的谢氏宗祠,就是召开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地方。走进屋内,一颗硕大的五角星映入眼帘,“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民主专政”的大字列在台前,台上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屋内的陈列还保持着当年会议召开时的模样。在这里,队员们认真了观看史料,还模拟了当年“一苏大”召开的情景,唱响了慷慨激昂的《国际歌》。 踏着青石板,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实践队一行来到了红军烈士纪念塔前。炮弹形的塔身布满一粒粒小石块,象征着无数革命烈士凝结而成,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在纪念塔前,队员们脱帽,鞠躬,寄托了对革命烈士的无限哀思。 “八子参军”的故事,在瑞金可谓家喻户晓。在叶坪,中共瑞金市委党校的朱老师动情地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瑞金沙洲坝的杨荣显老人有八个儿子,在第五次反“围剿”最为激烈的时候,他毅然响应政府扩红的号召,全部都送去参军,不幸的是,八个儿子全部战死沙场。在讲述中,朱老师几度哽咽,队员们也潸然泪下,思绪也随之被拉回了那段充满奉献与牺牲的长征岁月,并充分感受到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事业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精神。 沿着道路前行,队员们来到了毛主席故居。故居外,有一棵树被木栅栏围着,标牌上只写着毛泽东同志读书阅报处。而在老樟树的上方,则有一枚当时敌军未爆炸的炸弹复原模型。当年,敌军轰炸的时候,毛主席正在这棵樟树下读报,但幸运的是,炸弹正好卡在树枝中央,没有产生爆炸,保护了毛主席的生命,保护了新兴的革命火种。在这个旧址群里,还有对外贸易总局、新闻出版局、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等多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队员们都一一走进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参观毛主席故居 学习红色精神 实践队队长胡鸿松说:“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红色文化,一边听着讲解,一边触摸着这些历史痕迹,仿佛当年的景象就在眼前,革命先烈们真的非常不容易,他们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退稿:格式不规范,末尾无记者无责编,导语写作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