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眼视光学院“光明微笑,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9-07-17

  

眼视光学院“光明微笑,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眼视光学院 记者 张晓玲 陈烨群)为响应习近平“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的号召,南昌大学眼视光学院“光明微笑,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1971日前往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在眼科中心导诊台、普通门诊、治疗室、验光室等科室全力配合当地医生工作,发挥视光学子的专业优势,全力提升服务质量,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为三百多名患者提供了志愿服务。

出征仪式上,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丽风向学生们提出四大要求:普及眼科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培养奉献精神;确保人身安全。到达余干县人民医院后,医院鲍主任表示:队员们的到来恰好弥补了医院在视光方面的不足,期待同学们利用专业知识,为余干人民提供最佳服务,为实现全民眼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医院对实践队员进行了医患沟通、仪器使用、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培训。

e0ebb3a31f1a4ed2b23f2d5feb3f75f7.jpg

(实践队到达余干县人民医院-余干眼科中心培训前合影)

志愿服务暖人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实践队队员们每天都会一早来到余干县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一楼导诊台及各个科室进行志愿服务。72日,实践队队员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逐渐适应了当地方言,并与患者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在医院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对患者普及了爱眼护眼知识,并对患者解释了白内障、青光眼的发病原理、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这两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

仪器的熟练使用是实践顺利开始的前提。73日,实践队员在医生的帮助下,了解了裂隙灯的原理、使用方式,及遇到的普遍眼部疾病,并开始相互练习,进行实操检查。实践过程中,在得到前来就医的患者允许后,队员们使用裂隙灯给一位白内障且观察眼睛内部结构。在医生确诊开出检查单后,并主动陪同腿脚不便的老人进行检查,协助医生对检查结果做出分析,在医生告知患者结果后,与患者进一步交流,向他们讲述眼部手术术后注意事项

5e26df37edae4e4d8e5143e799bc0434.jpg

(实践队队员向患者家属讲述白内障的形成原因)

纪念碑前展未来

恰逢建党九十八周年,74日,实践队队员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前往东山烈士陵园,于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整齐的声音响彻云霄。在宣誓过程中,一位老人带着他的晚辈前来瞻仰纪念碑。听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队员们的宣誓,小女孩也举起了自己的右手。相信红色文化的种子已经播种在了小女孩的心中,并伴随着她的长大生根发芽。

3826e5362ced4dd994b4639dd47117cf.jpg

(实践队队员向革命纪念碑宣誓)

科学爱眼护少年

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7月6日,实践队队员前往了余干县第六小学,向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爱眼护眼知识宣教。实践队队员用声情并茂的宣教吸引前来询问眼健康知识的群众,激情澎湃地向群众们讲述宣教内容。面对小学班主任的提问毫不畏惧,积极地普及爱眼护眼知识:倡导学生常参加户外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等。老师深受队员们的影响,言明会呼吁全校师生共同呵护孩子们的眼健康。

59e4dffb70b24af7882acca95dbf4d86.jpg

(实践队队员向小朋友宣传爱眼护眼知识)

7月7日,实践队将要踏上归途,面对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实践队队员们感慨良多。虽然只有短短七日,也没有接触那些深奥的学问,但在这期间队员们面对面与患者沟通,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医生这一职业的责任与义务,也对医患关系作出了思考:“微笑面对患者,拉近医患双方之间的距离;用心对待患者,让医患双方多一份包容与理解,也许这正是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的关键。”“青少年正值人生的美好年华,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屈光不正问题日益突出,且部分地区的眼健康管理体系尚未完善,大众爱眼护眼意识还较为薄弱,而我们,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视光人,宣传爱眼护眼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创造全民重视眼健康的氛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记者:学员张晓玲、陈烨群 责编:通讯员陈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