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温暖桥梁,奔向共同富裕 ——理学院社会实践队走进乡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理学院 记者赵泽莉) 2020年8月8日,南昌大学理学院“勇担青春使命,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前往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杜杖子村开展乡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理学院实践队走访了几户村民,并采访了在此次疫情中奋战高考的考生,与大家交流了近年来对乡村振兴的变化与教育改革的感受。 决战脱贫攻坚,奋斗乡村振兴 自响应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来,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杜杖子村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与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政府一直在推动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提供了许多专项资金用于道路修建。青龙县精准脱贫工作组进驻多个村庄,实地考察,经过多方面研究一致决定“先修路,后致富”。 (图一:村前黄土飞扬的小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马路) 村民回忆说:“没修路之前,道路特别颠,有着急的事情,有什么急病,都赶不上,就很耽误事。”转眼看现在,路已经修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前,去哪都很方便,也节省时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让村民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图二:采访-乡村振兴的变化) 紧抓时代机遇,紧随利民政策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青龙县市政府与乡政府为了推动群众思想从“要我脱贫”转变成“我要脱贫”,积极引导群众,注重优秀扶贫思想的传播。以杜杖子村口的商品批发部为例,经营者从老两口变成了两位老人的儿子与儿媳后,年轻的两人在乡扶贫干部的思想引导下,紧随扶贫的脚步,几年前的一个小卖部摇身变成了附近村镇的商品批发部,在提高自身家庭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满足了村里人对生活物品的需求,推动了乡村振兴。 (图三:曾经的小卖部摇身变成村镇最大的商品批发部) 重视文化教育,加强人才培养 2020年高考的帷幕落下,疫情期间奋战未来的考生,面对疫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战未来。杜杖子村的几名考生也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当谈到学校教育这方面时,大家的感触颇深:新的校区每一间宿舍都有一个独立卫生间,高考政策中的地方专项政策也对他们很有帮助,弟弟妹妹所在的小学每晚都有睡前故事的朗读……这些政策和举措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学生利益,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她们也希望教育方面的政策能继续完善并实施,因为这是一条比较长远的路。 (图四:采访-教育方面的变化) 架起温暖桥梁,奔向共同富裕。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精准聚焦,逐步完善,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乡村振兴计划与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几年来,党与百姓共筑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桥梁,成就斐然,值此年,携手决胜全面小康。 记者:赵泽莉 责编:通讯员朱昝 指导老师:付轲 黄紫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