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时空 刘福珍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这是在一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施展真性情的无私奉献。” ——题记
舞台上,他是幽默风趣的主持人;舞台下,是热心公益的献血大使。他的大学就像是在坚持一场马拉松,保持节奏循序渐进,丝毫不懈怠,他便是我校2012届哲学专业研究生刘凯。
经历一 :2008年至2014年平均不到8天就有一场主持
镜头回放 :大一开学仅3周,他就站上了前湖大舞台,开始了大学的主持之旅。为了准备主持活动, 他自己 安排专业特训:早晨5:30就起床,在湖边练声一个半小时;晚上 进行环校跑步 ,锻炼气息。他的刻苦训练得到了效果,有了扎实的底子, 在 几次临危受命的主持活动 中 化险为夷。
原本,自学播音主持只是为了更多的选择,但艺考后刘凯获得了7张合格证,其中4张来自播音主持, 因此与主持结缘。 在大学近7年时间, 他 共主持校内外活动超过400场。
2011年 ,他因缘活动中的表现开始 央视 实习之旅。
九十周年校庆时,刘凯有幸接待南昌大学客座教授,央视著名战地记者顾玉龙,并主持九十周年校庆交响音乐会,表现得到了普遍认可,这给了刘凯一个进入央视实习的机会。刘凯在央视实习了5个多月,在他所在的那批的17个实习生中,只有刘凯受到了栏目聘的邀请,从打字员到唯一的一个栏目聘实习生。
经历 二:入学5年期间献血24400毫升
镜头回放 :舞台是他的主场,而在生活中也不例外。课余, 他 热心参加公益。受父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刘凯从小就乐于助人 。第一次献血是在 2008年10月1日成年后 , 他便迫不及待地走进南昌市的献血屋。 当时“ 没有想到今后要一直献下去,只是觉得新鲜好玩,护士为了减轻你的紧张感会和你简单聊聊天” 。 在与工作人员随意交谈的过程中,刘凯对献血这个行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献血对自身并不会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却能够救助他人。他说:“ 想到自己身体里健康的血液会流动着进入另一个需要帮助的身体,并继续带给他们生命和活力时, 这 感觉挺奇妙的。 ”
在大学期间,刘凯 的献血量已经达到24400毫升,相当于6个 成年 人的血量总和,获得过全国及江西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荣誉。
经历 三:2010年血站告急 义不容辞解燃眉之急
帮助他人义不容辞
镜头回放 :南昌血站工作人员夜里打来电话,血站告急,血库急需O型阳性血,希望刘凯能够解燃眉之急 。 第二天一大早 ,他 就来到采血点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当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有人急需帮助,而自己恰好又能帮上,会觉得义不容辞。”刘凯淡淡地说。由于长期坚持献血,他与血站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出于一份社会责任,他有空时便会发挥专业特长,帮助主持一些献血宣传活动 。 以后也会把无偿献血进行下去,也会通过多种途径呼吁大家健康献血,对社会做点能力范围内的贡献。他敬重的人物之一是“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 :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这是在一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施展真性情的无私奉献。我想只要我身体允许,我还会继续献血。”刘凯坚定地表示。
(部分文字资料来源:《江西晨报》、南昌大学新闻网 图片来源: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