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连载三
发布时间:2014-06-03

  

【手记】热身:争分夺秒 有条不紊

高温依旧,机器的切割声、航模电机的发动声、气瓶的爆炸声充斥着比赛场地——邹城体育馆。由于是正式比赛的前一天,30日的行程相较于前几天而言更加紧凑,队员们的任务也都有所加重,都在为比赛做好最后的准备。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三
   队员们早上七点就赶到比赛场地,挂上校旗和横幅,让南昌大学的名字尽可能多地出现在在场馆内。同时队员们也占好机位,方便视频录制,丰富学习资料。

此时,场内已有五所左右其他高校队员的身影,都在进行着和我们类似的工作。“队员们为找到最佳角度就早早起床,连早饭也顾不上吃,就赶到比赛场地。”队员严超彬说道。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三

开闭幕式的彩排在中午进行,此环节也是主办方临时决定,各高校也积极配合。而此时绝大部分队员则在备赛场馆为下午的10分钟试场进行紧张准备,争取将有限的时间利用完美。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三
    在十分钟试场过程中,队员们配合默契,高度专注,衔接紧凑,发现了许多问题,缪航作为正式比赛参与到比赛场地直接对阵的三名队员之一表示在试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少,首先是比赛场地有些尺寸存在较大误差,比如秋千的高度,以及梅花桩的距离;其次是比赛场地颜色的问题,机器人的灯板感应不到蓝色场的白线;此外还有场地摩擦等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可以调整解决的,但是要随时注意这些问题,还要防止新问题产生,压力就比较大了。”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三

试完红色场地之后,仅有十分钟时间进行调试,再进入蓝色场地试场。在这十分钟的空挡,队员们在场边细致而紧张地调试。

“十分钟的试场是特别珍贵的,别看它时间短,它也能反映出队与队之间水平的差异,越是好的队伍,越表现得训练有素,有条不紊,衔接紧凑。”队长张国琳说道。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三
    刘国平教授在看到队员们情绪有些慌乱的情况下,仔细查看了机器,并详细询问了比赛选手的一些现场发生的情况,心里有数之后,问队员们:“你们是想要自己先讨论解决方案,还是要我给你们指点?”队员们都表示要自己想出来,独立解决,刘教授笑着走开了。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三
    晚上的热身赛,是由我校代表队与去年、前年的冠军——电子科技大学进行较量。“首先,机器在比赛场地运行三分钟的机会很难得,其次,我们也想挑战一下王者。”队员吕凯伟笑着说道。

在比赛过程中,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机器人两次申请重启,导致我校遥遥领先,在梅花桩的关卡中,我校的自动机器人由于场地尺寸问题以及摩擦力等迟滞不前,最终被电子科技大学反超。

 

2014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_连载三
    队员将机器设备存放好后,在备赛馆针对热身赛出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同时也对电子科技大学的出色表现进行相关视频资料的回放与学习,希望在明天取得理想的成绩。

记者:周瑾 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