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信息工程学院:不应“褪色”的红色记忆
发布时间:2019-07-19

  

信息工程学院:不应“褪色”的红色记忆

——“信承星火 寻迹红都”社会实践队走访红军烈士后代

(信息工程学院 记者王熛鑫)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有6.8万人参加红军,10万余人支前参战。715日,信息工程学院“信承星火 寻迹红都”社会实践队走进红军烈士后代李灿美和谢坚的家中,听他们讲述“老一代”对后人们的影响。

a.png

(队员们与红军烈士后代合影)

李灿美今年86岁,是红军烈士李晋录的遗腹子。在他的家中,他向我们述说了父辈的往事。“我还没出生,父亲就在福建的一次战役中牺牲了。我们家,我父亲那一辈当初去了78个,无人归来。”说起这些往事,老人显然有些遗憾,但还是坚定地说:“我认为他做的对,为了保卫红色政权。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他还给队员们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生活感受,尤其是讲到共产党给国家带来的变化,他更是激动地说道:“是共产党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有了很有意义的一生。” 临走前,老人还嘱咐队员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尽自己的一份力,把中国建设成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b.png

队员们在红军烈士后代李灿美家中

“祖国真的没有忘记我的父亲,他没有白白牺牲”,回忆起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刻, 88岁的谢坚他激动地说道。他是红军烈士谢石头的儿子,在他2岁的时候,父亲参加长征并顺利到达延安,在37年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当时,不仅我父亲要去参军,我母亲也十分支持他,她和一般农村妇女不一样,她说这些红军是为老百姓的,为我们着想,是人民的部队。她跟我父亲讲:‘你放心去,家里一切有我’。”据老人介绍,他的父亲参加长征后,他的母亲一直艰难地抚养他们两兄弟长大,没有抱怨过一句苦和累。老人的女儿谢云春还告诉我们:从小我奶奶就教育我们,就是要时刻不忘自己是革命的后代,身上流淌着红军的血脉,一定要继承先辈遗志,一定不能忘记长征的精神。”

c.png

(采访红军烈士后代谢坚)

在被两位红军烈士的事迹深深打动之余,实践队还走进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通过阅读图片资料、观看实物和听取解说等方式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纪念馆墙上挂满了在于都牺牲的革命烈士的遗照,他们之中大多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最小的仅有19岁。在扩大红军中,于都无数青壮年积极投身革命,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撒热血。在馆内的悼念厅,队员们向着烈士雕像三鞠躬,并重温了入团誓词,表达了对革命先烈深切的怀念与哀思。

d.png

(队员们参观于都革命烈士纪念馆)

队员们在参观纪念馆后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时刻牢记革命先烈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事迹,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

e.png

(队员们重温入团誓词)

(记者:学员王熛鑫  摄影记者:朱贤炜  责编:通讯员李晨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