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奔赴生态建设区,开展实地调研
发布时间:2019-07-11

  

奔赴生态建设区,开展实地调研

(信息工程学院 记者黄明强)201979日,蓝天白云社会实践队开启了草原生态调研之旅,目标为距包头131公里的希拉穆仁草原。据了解,希拉穆仁草原是内蒙的一个纯天然草原,如今作为一个旅游开发区。此次蓝天白云社会实践队之行的目的就是考察旅游业给草原生态带来的影响。

人为因素,草原生态遭受一定破坏

9日清晨,早上6点整,队员们已集合完毕,整装待发。历经长达3个半小时的车程,队员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队员们注意到沿途有很多私家车直奔草原,道路两旁的草在来往车辆的尾气影响下发黄,与远方的草地截然不同,且沿途有垃圾袋、塑料瓶、啤酒瓶等垃圾散落,还发现在景区内垃圾桶数量设置较少。这些人为的因素无疑都对草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抵达草原后,队员们对游览区展开了全方位的考察调研,发现在览区里的小草坪上也是垃圾遍地,格外刺眼。同时除了政府修建的水泥路外,草原上还出现了多条由汽车、摩托车压出的土路,使草原出现局部的青黄交错的现象。

aa.png

(览区内草地上的垃圾)

蓝天白云队展开环保行动

看到美丽的大草原如此模样,队员们无法置若罔闻,展开了一场捡垃圾,护草原的行动。队员们用捡到的塑料袋将周边的垃圾集中,最后一起扔进垃圾桶。

bb.png

(正在拾捡垃圾的队员)

队员们展开问卷调查

7月10日,队员们来到街头,对不同年龄段市民的环保意识、及不久将展开的垃圾分类认识程度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虽对垃圾分类知识认识不全,但持赞成态度,家长在日后引导孩子掌握环保知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年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更加关注,也认为周围环境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新的规定和政策在推行方面持支持态度,但在实行方面持保守态度。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满意度比较高,其中有老人提到自己生活环境一步一步变好的情况,很知足也很感激,不过老年人对各种新政策和一些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却知晓很少。可见垃圾分类、环境保护依旧任重道远。

cc.png

(正在展开问卷调查)

南海公园与“城中草原”,生态典范

7月10日,在进行调查问卷的同时,蓝天白云队的队员们还对生态旅游建设的典范——南海湿地公园与赛罕塔拉“城中草原”进行了实地考察。

南海湿地公园紧靠市区,既供市民休闲参观,又作为自然保护区供候鸟迁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自然也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和改良区域环境。同样,城中草原“赛罕塔拉”也是市民休闲、运动、游玩、赏景的一处好地。在人工种植的小草原中,有候鸟、马场、蒙古包、还有那慕名而来的游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dd.png

(美丽的“城中草原”)

与之前的草原对比,这两个生态典范景区成功的原因有:1、限制了摩托车等机动车进入景区,减少了尾气等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对破坏。2、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在利用生态资源的同时,对生态保护的力度很强。3、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强弱。

(记者:学员黄明强  摄影记者:潘江超  责编:通讯员李晨宜)

退稿原因:内容流水,突出重点,精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