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探求传统手工制瓷工艺
发布时间:2019-07-12

  

探求传统手工制瓷工艺

——建工学院“微叶之光”暑期社会实践队访皇窑

(建筑工程学院记者 徐佩芝 周玉曼 李文新)2019年7月7日,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微叶之光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此次调研的第三站——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皇窑景区。通过了解古代工匠智慧、古代制瓷工序、陶瓷发展历程,实践队较为全面的了解了中国古代瓷器的概况,对景德镇陶瓷有了更为客观的感受。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皇窑景区内合影)

制瓷伊始,先辈们便懂得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代替人力通过水车推动铁锤运作,制备制瓷原料时,为提高效率及便于搬运度量,将釉果制成方形,除此之外通过利用物体惯性拉坯成型,浇釉时注重内厚外薄,为方便使用和防止烧制过程中因厚度不均水分蒸发不完全而出现裂痕的现象,因此增加了挖足工序,道道工序无不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令队员们为之折服。

(图为水车带动铁锤凿碎瓷石全景)

皇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瓷)生产性保护和研究示范基地,整个景区涵盖四个瓷作——宋瓷作、元瓷作、明瓷作、清瓷作,其以时间为尺,全景再现、真实演绎了历代皇家御窑制瓷工艺。进入宋瓷作,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匠人们精湛的制瓷技艺队员们惊叹于拉坯师傅在短短几十秒内将陶泥变成规整的碗状,再经过印坯、修坯,到上釉,再到挖足上釉之后变成了一件精美的瓷器。沿着游览路线,实践小队来到了元作坊,这里的制瓷师傅向实践队员展示了贴纸及画坯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明代出现了琢器工艺,此过程是一种陶瓷工艺的进步,增加了瓷器的美观性和功能性。继而清代出现了扒花和烤花炉,进一步促进了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图为传统手工陶瓷技艺一览

实践小队移步至唐公祠,唐公祠是为了纪念清代督陶官唐英而建他的著名著作——《陶冶图说》,是我国有关陶瓷工艺过程的第一部系列著作,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瓷器生产的二十项流程,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均可读懂,为瓷器工艺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图为唐公祠)

依托皇窑景区的制瓷实景再现景德镇陶瓷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余孝平的精彩解说,实践队对古代制瓷过程及其发展历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它对实践队的陶瓷调研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也让实践队看到了精益求精、力争卓越的工匠人才!

(建筑工程学院记者 徐佩芝 周玉曼 李文新 责编 伍群涛

退稿:最后的总结内容可适当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