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卓越领航井冈山 红军精神照我行 (理学院 记者王嘉成) 为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同学们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南昌大学理学院“井冈先锋行,‘理’响七十载”实践队于7月3日在小井凭吊红军烈士,在大井与讲解员共同回顾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并对红军后代进行采访。 舍身取义淡名利 埋骨何须桑梓处 7月3日早上八点半,伴随着蒙蒙细雨,队员们乘坐大巴抵达小井,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小井红军烈士墓和曾志同志墓,并对埋葬在此的130余名红军战士及曾志同志进行默哀。 (图一:实践队员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凭吊) 前赴后继腾飞路 常青树下求自强 下午两点半,队员们又来到了位于大井村的毛泽东旧居进行参观。这里曾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活动的主要地点。现仅存屋前的“读书石”,一道残墙和屋后的两棵“常青树”,讲解员为队员们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大井进行的革命活动。 (图二:实践队员在大井毛主席故居与讲解员一同回顾历史) 红色基因传后人 井冈精神铸英魂 晚上六点半,队员们准时出席了“井冈精神代代相传”主题见面会,与早期在井冈山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红军后代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第一位是袁建邦老先生,他跟大家深入讲述了红军和袁文才、王佐的故事,为我们解答了毛主席是如何团结袁文才、王佐部队并在井冈山扎根立足、依托群众、发展队伍的。讲话结束后,面对队员们提出的关于七十年来井冈山的变化的问题,袁老表示:“这些年井冈山的变化非常巨大。首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的形象和老百姓的精神风貌也变得完全不一样;其次是精准扶贫的提出,让大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后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井冈山的改变,只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袁老先生的一话体现了中国发展发展的新变化。 (图三:实践队员采访红军后代) 第二位是老红军江治华烈士的孙女——江满凤奶奶。身为红军的后代,江奶奶虽然只是一位景区保洁员,却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了对井冈山、对老一辈革命家的热爱。江奶奶还用自己的收入来资助学生、给敬老院买东西。她说:“我觉得政府帮助我过上了好日子,我不能忘记那些过的比我困难的人,我想我能帮多少就算多少吧,哪怕只帮到一个人也好啊!”。江奶奶还讲述了我们新时代大学生该如何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队员们受益匪浅。 第三位讲述人是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井冈山老红军曾志的曾孙蔡军,现在是井冈山干部学院车队的一名普通司机和车辆调度员。他详细描述了革命战争岁月的点滴,当讲到作为红军后代如何传承老一辈的优良革命传统时,其语句字字感人至深,不时引发现场的阵阵掌声。 (图四:实践队员结束一天行程后在毛主席旧居前合影留念) 经过一天的学习体验,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是震撼心灵的一天,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革命史和国情的认识。 记者:学员王嘉成 责编:通讯员石宏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