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新农村建设发展,助力找桥村乡村振兴 ——寻访脱贫村落找桥村 (图为实践成员向村干部了解村庄概况) 我们首先向村干部了解到目前全村有168户,800多人口,大都迁往了新居,300多人仍居住在村庄里。村两委干部7人,轮班值守。村庄水资源丰富,山泉水已通成自来水接到每家每户。另村庄有自己的水电站,如今水电站的股份已分到各家各户,也以此带动了村内经济发展。村庄位于山窝处,整体呈阶梯状。因这独特地势,村中存在多处瀑布,也因海拔较高,气温常年较低,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据闻即使是冬季,梯田雪景也是格外迷人。村中还有一条保存下来的古街道“找桥街”,沿街建的连体民居大都为明清时期的吊脚楼建筑,还有不少历史遗迹。 (图为实践成员深入了解村庄资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在党的指导下,找桥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道路交通方面,泥泞土路变成了省道以及出行便利的水泥道路,路灯等基础道路设施也都有配备。此外,在国家政策影响下,不少企业积极投身教育助力事业。江西茂华有限公司捐资30万元建立希望小学,助力乡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村民生产生活便利了许多,生活质量也上升了许多。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村民保护发扬意识逐渐加强,在尽力维护村中的历史遗址,沿袭村中独特文化,以期未来村庄继续发展。 (图为实践成员了解小学概况) (图为实践成员协助村庄准备航拍材料) 找桥村如今的乡村建设工作已经从脱贫迈入致富,关键在于引入人才,吸引人流。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发挥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我们相信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会有更多人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工作。乡村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找桥村积极筹备“古村落”等乡村建设的申报工作正是想靠自身努力发展起来。 (记者:程晓慧 桂美乐 责编:通讯员伍群涛 退稿:第一人称叙述需要全部改为第三人称叙述,强调客观性
(建筑工程学院 记者程晓慧 桂美乐)2019年8月18日,红色豫章队于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找桥村,展开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专项调研。本次调研由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肖芬老师带领红色豫章队的学生共计9人展开。成员们通过村两委干部介绍与切身感受,深入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以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乡村变化。
自2017年国家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找桥村响应号召,抓住机会,持续发展。目前,找桥村正在积极筹备“中国传统村落”等乡村建设的申报工作,让深闺小村,早日显山露水,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红色豫章队了解相关情况后,积极协助找桥村筹备“中国传统村落”等乡村建设的申报工作。希望以我们的青春热情,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我们准备在此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进行竹景观平台搭建。以期在实践锻炼中增长知识才干,也为乡村建设工作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