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对口扶贫,贡献青春力量 ——理学院社会实践队走进扶贫馆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理学院 记者宋苗元)2020年8月9日,南昌大学理学院“勇担青春使命,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在天津市河西扶贫馆进行了扶贫调研,旨在使青年大学生切实感受祖国发展变化,在实践中勇担实践使命、贡献青春力量。 8月9日上午九点,全体实践队队员们乘车前往河西区大沽南路和解放南路交口处的天津对口扶贫甘肃的扶贫馆。作为天津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天津市河西区消费扶贫馆通过展销来自对口帮扶地区的特色产品,形成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强大合力,进一步促进受援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图一:扶贫馆的商品) 据了解,消费扶贫馆分两层,面积1000平方米,馆内销售商品均为河西区对口帮扶地区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崆峒区和甘南州卓尼县的特色农副产品,包括食用油、杂粮、饮料、调味料等200余个特色品牌及厂家的产品。实践队队员们走进扶贫馆时,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类的农副产品,品种十分丰富。 (图二:扶贫馆扶贫举措介绍) 在和管理人员交谈后,实践队队员们了解了这里的许多情况。本馆的消费方式大部分是企业及事业单位发放的会员卡和消费券,做到从政府层面进行帮扶。假期期间,由于疫情影响,大部分周边商家商品销量并不是很好。现在全国各地对扶贫问题都十分关注,河西区人民对扶贫热情较高,但受疫情的影响,销量还是有所下降,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开展,销售额也大幅提高。馆内对口扶贫地区甘肃的一些特色农副产品,包括食用油、杂粮、饮料、调味料等,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甘肃省优质农牧产品、旅游产品资源丰富,天津市市场潜力大、销售渠道广,这种对口协作的扶贫模式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天津人买到了优质的产品,同时也促进了甘肃的经济发展。扶贫馆的工作人员认为扶贫馆这项举措对甘肃贫困地区有着巨大帮助,贫困地区群众通过劳动获得收益,通过增加贫困区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量,帮助贫苦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这是一种良性发展模式,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这是全中国人的心愿。 (图三:扶贫馆相关商品的介绍) 中国的特色扶贫为世界脱贫贡献了中国方案,让全体中国人民在这场“攻坚战”中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也让全体中国人民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每个人都在奋斗着,为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宋苗元 责编:通讯员朱昝 指导老师:付轲 黄紫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