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滇遇韶华 菌梦魂里 (信息工程学院 记者 孙天逸)为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政策对菌类出口及云菌文化的影响,7月23日,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赣遇滇 信相依”社会实践队抵达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昆明办事处,对濒危物种松茸进行专题调研。 工作人员详细地介绍了近十几年对松茸物种的管理和保护开展的相关工作,如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扶持、宣传教育等。通过管理侧面加强对松茸的保护,同时也进行有关菌类识别以及松茸保护的相关宣传工作。在出口方面,濒管办拥有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物种证明书的独立审批权。多年来通过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资金补贴、减免管理费等行为促进当地的松茸出口,带动香格里拉等产区民众就业,助力扶贫。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对松茸的可持续发展,该部门协同昆明海关、商务厅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松茸高效率、高收益、高利用的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同时帮助松茸商会建立相关行业标准,如6CM以下的童茸不能采等。同时通过宣传、培训等方法提高当地百姓对松茸的保护意识。 (团队成员在办事处调研) 随后,实践队小组前往云南省国际商会松茸分会进行实地调研。据工作人员介绍,在“一带一路”政策带动下,2018年云南省出口日韩共600多吨,年出口量最多时高达1000多吨。松茸在国内各地销售的起始时间晚于出口时间,主要通过电商、微商等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出口的松茸需符合“三同”原则,即与内销的松茸同线、同标、同质。松茸产业的发展已接近30年,属于云南省的精准扶贫项目。现有20多家公司参与松茸采摘、加工、运输、销售的产业链,带动全省60余万人从业于松茸行业。因此政府十分重视松茸产业发展,已开始实施补贴政策。 (在一线参观松茸流水作业) 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每一棵野生菌的诞生,都可以称得上是造物者的奇迹;每一棵野生菌的销售,都是多个部门共同合作的结果。 (与云南省国际商会会长合影留念) (记者:学员孙天逸 责编:通讯员李晨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