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熊春红:融入青春的年代秀――我的教书育人故事熊春红:融入青春的年代秀——我的教书育人故事
发布时间:2014-05-15

  

   

熊春红:融入青春的年代秀——我的教书育人故事

 

发布时间:2014-4-23

熊春红:融入青春的年代秀――我的教书育人故事

    许多学生许多事,虽已占满了记忆,但总不想轻易打开。所写、所做,也都是平凡小事,虽很惭愧,但我觉得我还是坚持了自己份内的事情,希望也能为大家的坚持多加一点“正能量”。

 


 

70

  20年前本科毕业留校,正值青春年华,我接了一个班。那时新教师到任都要兼当班主任。虽说大学一直是班干部,但是站在面相与自己差不多、年龄也相仿的20多个年轻面孔前,我一下子还找不到当老师做领头人的架势,觉得自己还处在大学自己的班级里。开学后好一阵子,去班里寝室聊天熟悉情况,我总被不知情的家长当作是哪位学生的姐姐。一阵子好对自己失望。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总算对此有所释怀。

突然有一天,一名学生告诉我,寝室里有位同学最近几天独自去新修建的大楼楼顶平台静坐,深夜巡游不归,还将自己所有的书本证件包括身份证都一一烧毁,状态好像是要……刚接班就遇到这样的事,第一反应是几分钟的害怕,但很快就镇静下来。这位学生在刚过去的大一第一学期,成绩是全班前列(好像是第二)。这种突变可能是心里有不能排解之痛、不能承受之压。同为70后,我知道70后上大学都不容易,所以都很珍惜上大学的机会。设身处地想想,同为这个年龄,同样的青春年华中,可能多数是遇到特打击自信的事,比如恋爱受挫,家庭变故,不公之事等。继续了解了一些情况后,我决定采用温情战术。没有问过他“你最近怎么样呀”“有什么事呀”,甚至就当不知道他做出的突兀的事情,就是闲聊他家的兄弟,我家的姊妹,每隔几天就拉他在校园里散步,当然还会拉上另一位与他同乡并相好的学生。我与他说得最多的是我自己的人生观,我遇到的选择、不平之事,我的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虽然当时自己都觉得那些观点和看法很稚嫩,但我是硬着头皮,基本就是随着自己的本能去做。同龄人的好处在于更容易了解对方。70后其实不需要说教,缺的是一个参考。20世纪90年代已经发生很多变化,人们对社会关系、对金钱的看法和追逐都有着较大地改变,冲击着内心还较传统的70后。强烈的责任感会让人对社会的一些不公现象有负罪感。

 

80

    虽然教过80后一代,但说实话,感觉没有太突出。或许因为那段时间没有再当班主任,或许因为结婚生孩子,忙于课题职称等事,或许更因为自己一直没有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没有想过把自己的学生分门别类。但是授课过程当中还是对某些事,某些学生印象深刻。

  现在不少人形容80后都用了一个词:“迷茫”。正好那时自己也在工作方面陷于迷茫。但迷茫加迷茫却出现负负得正的效应。

  80后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有人说他们娇惯,但表面的自私冷漠下,却也是同样需要关怀需要发掘才能闪光的青春身躯。

  休完产假回来带毕业论文,同事一听说我带的某个学生,都摇头叫我小心。当时挺奇怪,也没多问。后来才知道,某位挂科7、8门、平时不上课、生活暗淡的男生分给了我带。因为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学生,况且我也没有带有色眼镜看人的习惯,所以打算边带边观察,并且按惯例,在论文阶段开始的例会上再次强调不以以前的成绩看待学生,重点看论文阶段的表现。我特意联系了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的同学,安排他跟班学检测打下手。让我意外而开心的是,这位曾经的调皮蛋不仅没有缺勤,还主动给我提出了好几个课题思路,比如检测学生食堂的饮用水,检测梅岭的山泉水等食品安全问题等。后来选了后一个内容。他自己爬梅岭,他顺着山泉流向采集了多个点的水样进行检测,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让周围的人都刮目想看。他不太多言,也没有说过感谢老师之类的话。不过,做了一件可能让我有必须要说声谢谢的事。

教师也是人,不用在学生面前扮成什么。每每迷茫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到讲台之下搜寻青春的光芒,这样能给我某种力量。而我也更愿意站在他们中间讲授我所懂的东西,聆听他们懂的东西。

 

90

    今年暑假里,刚毕业一年的女生来我家,特意邀请我参加她的婚礼,不仅仅因为我是她的老师,更因为她和她爱人是在跟我一起做试验的过程中相识相知的,我“被媒人”了。而我把她当忘年交。因为这个乐观、特懂事的女孩,在父母离异后,自己赚了大学四年的学费,拿到了厨师证,网球打得也好,还有不少朋友,做每件事都有目标有计划,并且要求完美。为此,我们常一起交流如何能既不太累又比较完美地完成一件事。我也常常劝她不要学“女儿有泪不轻弹”,当她感觉心里很疲惫或者遇到变故或难事,听到软软的一声“老师”时,我本能地会成为好友与老师的双重角色。网络上说,90后更加理性,在知识的积累、人生的阅历等方面都相对丰富,更自信和从容。这位姑娘身上所具有的特征,与这些很符合。我问过她,她还真的是89年尾巴上的生日,也才惊觉,自己现在已经在给90后讲课了。

  刚刚指导的09级毕业班的一批学生,通过暑假辛苦努力,所做的产品获得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福建盼盼食品集团共同主办的2012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创意大赛唯一一个全国一等奖。并有另外一个作品由另一主办方资助去参加决赛(全国只有5个队)。在我以为他们会很快瓜分奖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会用大部分奖金让团队成员一起去哈尔滨参会。我这才发现自己的观念还是老了。其实,他们早在创意设计、团队合作、整体计划、对专业的兴趣、联系能力、动手能力上的表现已经让我感觉欣喜。不想褒贬我的任何学生,但90后对于自己的人生表现出来的信心和理性还是很突出的,他们比我们更早些能释然地对待许多事情。

  从他们身上,我相信能更多地体会到90后的特质。90后的青春还会展现出更多不一样的色彩。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还意味着融入,意味着视师生是平等统一的群体,而不是一个教一个学。不管是分享快乐还是分担忧愁,与学生的交流总是让人身心通透的,那是一种互相付出与回应的正效应反应。

  轻启记忆的时钟,倒流了多少时光。不知道20年从教该不该以此纪念一下,她不仅融入了千余张年轻面庞下飞扬、绚烂的青春,也融入了我最美好的岁月年华,仿佛感觉青春未曾远离,因为青春的年代秀场一直与我的三尺讲台相连,那么近,那么令人难舍着迷……

    文/熊春红

 注:熊春红,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