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面之前先加了他QQ,个性签名赫然写着:农民,我的父母;农村,我的家乡;农业,我的人生;支农的热血青年,我的兄弟姐妹。”一直在想,这会是怎样一个热血青年。
在食堂见到他,穿着棕色夹克衫和棕色皮鞋,在一群T恤衫牛仔裤的其他大学生里显得很不同。说话的时候有些严肃,手不停地挥,因为这是他在乎的话题,他看得很重要。
事因志立,志立则事成
1998年的时候虎麦峰上小学四年级,他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早晨去上学,班主任不让他进教室上课,原因是欠了学校6块几毛钱的杂费。老师让他们几个欠费的学生回家去拿钱缴费,什么时候交了钱什么时候上课。等他回到家,发现家里的钱根本不够,就只好空手回校,班主任果然没有让他上课,他就在学校外面逛了一天。这件事一直都记在他心里,生活的艰辛催生了他改变现状的决心,这成为他的一种动力。
贫苦的家庭和成长的环境使得虎麦峰有不同于一般学生的思想深度和思维方式。很多年前的他就已经开始关注起农村的状况,到大学时很自然地加入了三农协会, 多次开展支农、下乡活动,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当代农村建设和发展上,这是他的志向,是他的目标。
“这么多年,通过行动,自己的认识也得到不断的深化,也渐渐发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在家乡宁夏看到农村废旧的水利设施,农民还在靠天吃饭;在江西看到落后的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在全国看到农村劳动力严重缺失,未来粮食保障岌岌可危;随着问题的增多,他开始意识到,这些已经涉及了更广的范围,程度也更深,而不仅只是农业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道和农村问题没有关系吗?社会制度难道和农村问题没有关系吗?其实农村问题和很多事都是息息相关的,整个社会是一个整体的,每个环节都是相联系在一起的。我想做的只是尽量改变社会,尽量多解决一些问题,让人与人之间更和谐。”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关于他要做的事,很多人都觉得很难,甚至是有些不可理喻的。谈到大家的不理解,他很无奈地摇摇头,说自己现在很少和学生打交道了。“要大家理解就很难,大家理解了,又做不到。即使他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他们做不到,他们习惯的环境是这样,所以也就无法做到严于律己。”随后又释怀地说其实自己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因为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做得很快乐。
06年暑假,虎麦峰第一次到江西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搞关于新农村的调查,走的时候,和他谈过话的几位年纪大一点的老乡邀请他一定要去他家去做客。“老乡是客家人,非常热情,而且这位老农民是只邀请我们一两个人的(他和另外一位队友),这出乎我的意料的。因为我们的队伍当时在村子里表现并不好,后来我一直想去看看这位老农民,但是很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成行,时间一直安排不上。”因为他认真务实的态度和平易近人的性格,在和农民们讨论起问题的时候不仅不伤和气,而且彼此都在互相学习。和老农们交流起来没有顾虑,他们会跟他讲烦心事,会说心里话,鼓励他,甚至在他走的时候依依不舍。
在采访进行的时候,旁边传来了一群人的哄闹声。他转过头去看,男男女女吸着烟,桌上放了一排啤酒,再回过头来时表情有些无奈。我示意一下旁边,问他对那些人的看法。“我和他们的经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位置,包括价值观念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是截然对立的。我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们不会就这些事情进行沟通,我每天忙碌我的事情,他们每天打他们的游戏,玩他们的,彼此相安无事。”脸上延续的是之前无奈的表情。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虎麦峰一直在强调自己是一个特别清醒的人,就像在旁边看着现在的大学生处在懵懂迷茫困惑的时期,所以觉得不能理解。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因为我觉得我没有哪一点和现在的大学生很像,我没有他们身上的很多特质。”他看着我诧异的眼神又解释说,但他一直坚持认为自己是个学生,无论是在农民、在老师、还是在工人面前都只是一个学生。
“规范化约束自我,制度化管理自我”――这是他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概括。上网从来不玩游戏,很少和同学出去聚餐,不参与任何娱乐活动,对自己要求严格。
这种在我们眼里看似枯燥无味的生活他却过得很舒心,很充实。“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好很健康,也没有那么多的压力,我在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东西,而且在追求的路上没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只有身体上累,从来没有心理上累过,很多事情都看的很开,所以我活的很轻松。”
对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同样有着近乎痴狂的坚持。我问他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固执。
他笑着说,“我那是执着”。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07年他回家乡调查农村水利设施状况,那年他老家宁夏正遭遇20年不遇的大旱,小麦几乎绝产,农民都在叹气。 5月25日,在一些大学三农社团的主页上发布了一篇虎麦峰写的名为《致宁夏籍在校大学生一封公开信》的文章,呼吁宁夏籍的大学生能关注家乡4月份以来的严重旱情,关注旱灾造成损失最大的农村。在信中,他提议大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开展暑期回乡支农活动;或积极动员,吸收其他地区,其他阶层的友好人士参与抗旱;或树立感恩意识,努力学习,奉献家乡。
对于现在的工作,虎麦峰坦言收效甚微,但是他却对未来很有信心。“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让大家认识清楚,有这个意识,这样后面的人着手做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我们在为以后铺路,这是个不可跨越的阶段,虽然现在的成效没有多少,但是总比没有强,我们要牵好头,我相信队伍是会慢慢壮大的。”
信念坚定的虎麦峰决心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他会一直做这个,甚至会把这个当做事业做下去。“我有信心能把这个事情做下去,我也相信一定会有人跟上来,把这个事情继续下去。”
随着一起干事同伴的增多,更是增加了他的信心。他相信在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起成就伟大的事业!
后记:在我眼里,只有两个字来形容他――“难得”。 难得的大志向,难得的工作能力,难得的心理承受力,难得的社会责任感,难得的信念坚持。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像他这样的大学生。
采访结束的时候我让他想三个词来概括自己,思考良久之后,他说,执着,理想,奋斗。
执着地为理想而奋斗。
个人资料:虎麦峰,南昌大学05级法学系学生。
2005年以来支农调研经历:
2005年12月 参加支教活动,并组织为贫困小学生捐赠文具。
2006年 7月 赴江西兴国县新农村建设调查活动,并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2006年 9月 负责筹办南昌大学三农协会三农研讨中心。
2006年11月 参加首届武汉地区高校三农社团交流与研讨会,为大会致开幕词。
2006年11月 组织召开“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教育”的研讨会。
2006年11月 参与创办“国子农话”系列论坛,建立定期学习交流机制。
2006年12月 参与组织南昌大学三农协会首次专题调研。
2006年12月 组织编辑《南昌大学三农协会三农研讨中心年鉴(2006)》 。
2007年 2月 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研讨会(武汉)。
2006年12月 参与组织“国子农话”系列论坛(第二期),开启三农协会对外交流之门。
2007年 2月 参加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组织的扶贫调查(江西兴国)。
2007年 7月 参加西海固旱情调查以及水利设施建设状况。
2007年11月 参加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三期学员培训。
2008年 6月 参加在山西长治召开的“韩丁与张庄暨中国农村发展”学术研讨会。
2008年 7月 在河南南街村调查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2009年1月获“首届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六大杰出人物”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