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梁, 10 级人文学院研究生,一个执着追求公益梦想的国学班男孩;黔·行支教调研团,一支充满活力的支教队伍,一群勇于担当的热血青年。 2012 年夏天,他毅然撑起开路的大旗,一呼百应,创建黔行, 13 人聚首南大,为着一份共同的信仰走进贵州苗寨,在那片贫瘠的土地洒下青春的汗水。有梦想的青春才有色彩,奋斗过的梦想才有价值,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脚步,感受他的追梦之旅。
·带着梦想起航,一路有你不孤单
2012 年 3 月,还是大二陈栋梁怀揣着 300 块钱独自一人踏上了西行的列车,他一直有个公益梦,希望尽自己一份力,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学到更多,看到更多,从而过上个更好的生活。回来之后,他写下这样的诗句—— “ 第一次出发,一个人前行,一个人踏上列车,一个人走进深山,一个人开始了自己的梦想。我不害怕,但是在公益路上,除了梦想,我还希望能够有伴。我希望这梦想,不是我一个人的。 ”
从贵州调研回来之后,陈栋梁开始策划相关活动,几个支持的朋友出于帮忙来到他的身边,在为之辛苦忙碌和付出许多心血之后,大家感受到了做公益的乐趣和意义,有了志同道合的方向,开始筹备申报立项、组织调研团、招募志愿者、义卖筹集经费。通过多次协调和修改策划,这支自发组织的团队顺利和黔东南凯里市剑河县教育局和团委完成对接,达成协议,剑河方面同意 “ 南昌大学黔·行支教调研团 ” 前往之前已经选好的地点剑河县久仰乡久吉村支教调研。
“ 第一届( 2012 年)的时候,我们一共 13 个人,都是很支持我的朋友,每一个人为这个团队付出了很多,我永远感谢他们。 ” 陈栋梁回忆第一次到贵州支教,他清楚地记得每一个成员的名字和山区小孩的详细信息,他说这是他的梦想,永远不会忘。
当问及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梦想,并且地点选在了贵州时,他笑了笑, “很简单,因为我是贵州人,我热爱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了解那里的情况。我深切地想要为她做些什么。”
“我自己本身就是农村的孩子,以前常常有小伙伴因家庭条件的限制,无法继续读书,这让我十分难过。所以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帮助因贫困无法继续学业的农村孩子重返校园,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觉得是做了件多么伟大的事,也不是为了炫耀多么牛逼,我觉得我想,所以就去做了。其实梦想这种东西不是刻意去想去做的,很多时候是在你不经意间发现了,并且认定然后一路走下去的。”
·万事开头难,却从未想过放弃
“刚起步的时候碰到的困难还是挺多的。身边支持的人不多,很多人都只以为我是一时兴起,三分钟热度,做事不靠谱。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线上宣传,通过微博、人人和 QQ 扩散招新信息,线下因为资金和时间原因,没有采用摆点招新的方式,自己出资打印了宣传单在各楼栋张贴,很不起眼,效果不大。别人只知道有个要去贵州支教的队伍,也不知道叫啥名,怎么报名,正不正规,靠不靠谱。然后申报立项、组织调研、招募志愿者、义卖筹集经费,这些事都需要人手去做。在一个就是出发之后团队的规划和管理,作为开路人的第一届很多细节的东西其实很重要。”说起当时碰到的种种困难,陈栋梁却是一脸欣慰,“所以很感谢当时全力支持我的朋友,也庆幸自己坚持没有放弃。”
·最朴素的语言最动人心
“感动的事有好多。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孩我都印象深刻。支教的地方条件艰苦,睡在教室,自己买米买菜做饭。豌豆,土豆,芋头,黄瓜,都是素菜,很难吃到肉。苦归苦,没有过一句抱怨,那里的孩子很单纯,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让我们感动,苦得值。”说起第三次支教陈栋梁很有感触,“当时的时任团长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带队过去,而我也放不下那些孩子和我的团队,一直想再去。所以毕业酒会结束第二天我就赶回来,又带着第三届成员去了一次。在支教时我对孩子是比较严厉的,属于唱白脸那一角。那次要走的时候特别舍不得,在教室讲着讲着就哭起来了。下面小孩以为是他们不听话惹我不开心了,写纸条上来道歉,很简单的言语,却触动心弦。看着我就哭得更厉害了。是真的舍不得,有感情了。”
·长期定点,支教和调研并行
“ 不是一开始就想到支教的,我们最初的方向定位是公益,想给那的孩子做点什么。最后想来想去还是支教的形式最适合。我们团队全称是‘黔·行支教调研团’,除了为山区的孩子提供教育活动,还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山区推广当地的文化。 ” 陈栋梁说,久吉村是一个苗族寨子,苗寨的乐器在全国都是有名的。然而他们调查发现,当地有很多传统乐器和手工艺品正在慢慢失传,所以调研相关的资料十分有意义。
在贵州支教、调研期间,陈栋梁与队友们在校举办了捐赠仪式、开放图书室、趣味运动会、美术作品展、文艺汇演等活动,获得了学校和村民的一致好评。他们还通过走访调查,搜集到了大量苗家乐器和手工艺品的珍贵资料。除了给孩子们带去学习用品之外,陈栋梁等人还成功为该校三年级的学生余鹏、邰芬芬联系到资助人,资助这两名孩子完成学业。
黔·行一直遵循最初的原则,长期定点,支教和调研独立并行。支教地点固定是为了对孩子们形成长期的影响,调研活动 一年两次,除了暑假和支教一起去的调研小组,寒假也会有“暖春行动”,给他们送温暖的同时进行相关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当地更多的教育需求,一方面对苗族文化 - ——乐器和手工艺品进行考察,整理和宣传 。
·将公益进行到底
今年3月份,陈栋梁受邀参加了由共青团江西省委主办新东方“我的大学梦.成长与梦想”公开课百所中学公益活动,到新余一中、分宜中学、渝水一中和那里的高中生们分享了自己成长路上的追梦故事,在他们心中撒下公益的种子,把青春正能量传播到更加广阔的地方。
“现在黔·行正在慢慢成长。今年招新情况很好,很多报名的同学都很优秀,因为招新人数有限,只能忍痛割爱,但大家对公益的热情让我感动。第一届去的时候那边的村民只称呼我们是来支教的大学生,现在他们都叫我们南昌大学的大学生。这个细节的转变也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今年研一,当年一起支教的队员有几个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但对黔行的关注从未间断。能力强的还出资捐款,帮助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陈栋梁表示,以后有机会还要回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呼吁大家贡献绵薄之力,在公益的路上星火相传,再接再厉。
·可爱的人
纯净的土地孕育着淳朴的心灵

当地居民热情地给我们穿戴苗族服饰
从南大附属小学募捐来的书本和邹德凤公益基金捐赠的校服
自发地组织,整齐的列队,一首《感恩的心》唱哭所有队员的心。
回去那天,孩子们一路不舍,送出好远
山路难走,虽苦尤甜
回来学校举办成果展,呼吁同学们关注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