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30,8点钟上课的同学们这才大批出现在各条通向主教的路上,对于他们来说,半个小时的时间足以走完这不长的路程。然而,对于熊彬彬来说,却是个不易攻克的难题。 六岁时被确诊先天遗传性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使他的身体机能在一天中呈现下降趋势,上下楼必须有所支撑才能顺利的进行,常人花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路程,他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已经形成了习惯。身体上活的比普通人要累很多,然而在心态上,他却比普通人更为坚韧! 笑对人生 自强不息 对于遗传性的重症肌无力,他并非没有沮丧过。刚开始上学的时候,走在路上会遭到旁人的指点;看到男同学打篮球的时候,也曾失望的想为何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幸运的是,失意和挫败只是暂时,积极和乐观终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主旋律。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不能阻止一件事情的发生,就要积极地去面对。” 从小学到中学,熊彬彬的母亲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一直在他就读的学校做保洁工。考入南昌大学后,学校领导考虑到熊彬彬的特殊情况,特地安排熊妈妈在熊彬彬宿舍所在的楼栋做保安,并为他们母子俩单独准备了一间寝室。“没有老师们的帮助,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每每谈论及此,熊彬彬都难掩心中感激之情,“是老师们的关心让我逐渐找到了目标,不再迷茫。” “她让我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孤独的”,彬彬说他最崇拜的人是海伦·凯勒,“人家能够坚持,我为什么不能?”为了能够减缓病痛,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在妈妈的督促下每天进行晨练,早上五点半起床,运动一个多小时。十年如一日,晨练早已成了彬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熊彬彬也活跃在班级聚会、社团活动和各种比赛中,他提到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同学朋友眼中的熊彬彬,是幽默的、乐观的、向上的;辅导员罗来接老师眼中的熊彬彬,是自强的、坚持的、闪光的。 遇挫弥坚,潜心学业 初见熊彬彬,他穿着黑色休闲服,正坐在书桌前翻厚厚的英文词典。“虽然手机软件也可以查单词,但我觉得翻字典会记得更深刻,收获更多。”他有些腼腆地笑着说。熊彬彬原就读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但由于体力很难负荷长时间高强度的实验活动,才于大二转入了现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专业。 谈及新专业,熊彬彬坦言课程压力相对较大,但压力即动力,正是因为如此,他比别的同学更加勤奋和努力。由于肌肉乏力,走路不便,常人十分钟的路程,他大多提前一个小时就出发,常常第一个到教室。课堂外,熊彬彬也经常看书来充实自己,教学主楼、图书馆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同学们眼中的熊彬彬,是个“学霸”式的人物。他的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了一整列的书,而真正说到他心头的,还是历史类书籍,“历史书真的好精彩,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除此之外,熊彬彬对经济金融、甚至物理相对论也很感兴趣,平时会自学或去蹭课,他认为广泛涉猎不同学科,可以开拓视野,锻炼思维,从而促进本专业的学习。 “沉稳、耐得住寂寞、做事不会半途而废”,熊彬彬大一时的辅导员陈臣老师这样评价他。大一两个学期,熊彬彬分别取得了全班第二和全班第三,并获得了校一等、二等奖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谈到学习经验,他说,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有效的,用心做好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和课后复习,大多能事半功倍。 一百五十四年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一百五十四年后的今天,在南昌大学的校园里,熊彬彬用自己的行动践实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人是熊彬彬的目标,同时也理应成为每一个南大学子的追求。
(团学时空 黄�)2015年4月23日,又一个平凡的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