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访红色圣地,传燎原星火
发布时间:2019-09-21

  

 访红色圣地,传燎原星火

(建筑工程学院 记者罗茜 曾琴井冈山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直都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820日,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队前往井冈山,探访毛泽东同志故居,寻访黄洋界保卫战旧址,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感受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书写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820日下午,实践队到达井冈山,稍作整顿后,便踏上了寻找革命精神的红色之路。实践队选择的第一站是茨坪毛泽东同志故居。这是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茨坪后的居住地。农民李利昌在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茨坪后便腾出一半屋子给秋收起义部队居住。实践队队员们走过故居的每一个角落,发现屋内的陈设十分简单。一张油漆剥落的长条形木桌,一盏马灯、油灯,一方砚台和一支毛笔便是毛泽东当时的办公环境。看着这些饱含岁月痕迹的旧物,实践队队员们仿佛又看到了毛泽东同志在灯下奋笔疾书的模样,切实感受到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崇敬。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毛泽东旧居)

(图为旧居内的一张桌子)

第二站,实践队来到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同来参观的一位老人向队员们讲述了91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19288月下旬,趁井冈山红军只余两个团留守,兵力放松之际,湘赣敌军以4个团向井冈山进犯。关键时候,留守将领朱云卿把放在留守处修理的一门迫击炮调到前沿阵地助战,一颗炮弹正好击中敌军指挥所,然后红军伪装大军增援的景象,吓得敌军落荒而逃,死伤惨重。两个团就打败了四个团,一个炮就吓退了敌人,红军真是厉害啊!老人感叹道。这也就是著名的井冈山空山计的故事红军不失一兵一卒就获得了胜利队员们也感慨万千,感慨黄洋界保卫战的有惊无险,感慨红军战士的机敏、无畏和果敢。而也恰恰正是这一次黄洋界保卫战为工农红军保住了革命火种,才有了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

图为黄洋界哨口工事旧址

图为黄洋界保卫战中的《空山计》词曲

为更全面地了解井冈山的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实践队队员们第三站选择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展厅内陈列了许多红军战士当年使用过的枪和大炮,穿过的棉袄、草鞋;珍藏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宝珍迹;保存了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上井冈山时的众多影视资料。通过这些文物藏品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战斗风采仿佛重现在队员们眼前队员们也因此更加坚定了传承并弘扬红色精神的决心立志要学习革命先辈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新时代做一个有为青年。

图为红五军使用过的重机枪架

通过为期三天的参观和实地调研活动,实践队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井冈山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井冈山精神的内在含义习近平总书记于今年五月份在江西于都考察调研时强调过四不忘”: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相亲们。胜利来之不易,现在的河清海晏,岁月静好,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色精神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

(记者:罗茜 曾琴 责编:伍群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