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记者 叶蕴林)8月24日,根据团中央井冈山教育基地的活动安排和调研实践的需要,实践队来到了实践的第三站——案山村,实践队为获取科学的调研数据,在案山村随机分发调查问卷,了解当地脱贫致富的情况。 (实践队队员与村民进行交谈) 上午太阳当空照,实践队员们身着队服,一手拿问卷和一手执笔,在案山村挨家挨户的调查,每户人家都表示政府对案山村帮扶政策的一致赞赏,其中一位在荷塘边锄草的范大妈们告诉实践队,“我们的土地都流转给旅游公司种荷花了,每年的租金都不少呢,我们家后面的山也包给旅游公司了,他们都种上了果树。我现在也就种种菜,活少了但钱却多了。我听说旅游公司还会给村民安排工作呢。” 为摸清现今案山村发展模式,实践队又联系到了大陇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先勇先生。杨先生指着荷塘边的标志建筑说道,“前几天的音乐节就是在那里举办的,这次的音乐节为我们带来了3万的客流量,那几天的纯收入有20万元,对村民、政府和我们公司都是‘三赢’,我们现在还有个乡村歌手大赛在筹备中。” (荷塘中央建筑) 之后,杨先生又带领着实践队穿行在案山村之间,介绍旅游公司的产业和经营模式。实践队从杨先生的口中得知,大陇镇首创了“1+8+48”新型股份制模式——即让1家旅游公司联合8个村集体带动48户贫困户一起搞开发,真正搭建了政府、公司和村民的三方共赢合作平台。 (杨先生在茶吧内与实践队交流) “其实大家也看到了,案山村特色小镇前期投入不少。说句实话,现在的收入和支出相比,还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我对案山村的发展前景还是很有信心的。”杨先勇先生自信地说道,“我和我的老板都是案山村人。案山村的投资项目有我们的情怀在里面。我们在外面挣了钱,就想着为家乡多做贡献。这个项目是一个长线投资,我会把这个项目一直做到退休的。” 大叔脸上自信的笑容,周围干净整洁的村貌,宣传栏上的脱贫故事……大陇镇“1+8+48”红色旅游开发模式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大陇,未来可期。 摄影:李蓉 责编:通讯员 谢一丹 退稿:实践队自身活动介绍较少,他人话语引用过多,稿件过于赘述,重点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