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 记者胡锦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赤山是位于萍乡上栗的贫困小镇,多年来积贫积弱,教育水平远落后于其他乡镇。为了帮助赤山镇的教育事业,信息工程学院“信遇赤山”实践队于2019年7月7日前往此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慎小谨微,电教设备轻维护 (队员全神贯注地安装音响设备) 7日下午1点,实践队抵达赤山镇,赤山镇负责老师王老师热情地接待他们,并与他们进行了一番亲切而又深刻的交谈。他提到,赤山镇教育设备匮乏,但教育人才更加匮乏。这难免会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学生上课时长减少、学校有教育设备却没人会用等等。 实践队此行来赤山教学,无疑暂缓了这些问题。随后,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赤山幸福之家幼儿园,并参观了幼儿园四楼的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参观之时,王老师细心地讲解如何调节音响、如何使用投影仪以及如何维护3D眼镜等等。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顺利地完成了这些设备的维护。 10-11日,实践队前往新店中学,安装音响设备。该设备由一些社会爱心人士集资捐赠,但苦于校方没人会用这套设备,所以搁置至今。在抵达新店中学后,实践队立刻展开行动。从调音台到音响、从电源到功放机,每一步连接都十分谨慎,生怕弄坏了这来之不易的设备。终于,在实践队辛勤的调试下,新店中学的上空缓缓地响起了振奋人心的音乐。 二、如火如荼,远程教育平台新建中 (在学生家中安装投屏器) 7月8日,实践队从每个班级中选择几位同学,前往他们家中安装直播仪器投屏器(投屏器的作用就是把手机上的直播屏幕投影到液晶电视上),教学生及家长投屏器的使用方法。剩下没有安装设备的同学之后可以自行安装或前往这些学生家中观看直播。这样一来,直播课程就可以由点及面辐射到整个年级。 实践队除了购买投屏器方便学生观看直播,还购买了对焦镜头以及手写板方便老师给学生们更好更全面的授课。这为接下来一周的英语词汇直播课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之后能有更多志愿者对赤山镇各个中学进行远程授课提供便利。建立远程直播平台的目的在于,今后能够持续的对赤山镇进行教育帮扶,志愿者们能够异地支教,可以减少实地支教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同时使赤山镇的中小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缓解赤山镇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三、温故知新,英语词汇再强化 (队员正在上英语词汇直播课) 8-14日,每天上午8点,负责上课的队员准时开启英语直播课,为赤山镇学生进行词汇讲解。课程涉及的内容全部是初中的知识,而队员大都已经是大二的学生,所以他们必须彻夜温习,并做出第二天的课件。 负责讲解初中英语的队员黄嘉翔说:“为了直播课,我们往往要花费四五个小时制作课件。而且直播对我们也是一种挑战,很考验我们的能力,所以前面几天也会抱怨。但是当真正直播的时候,我们发现,直播并不是很难,而且这种授课方式孩子们也很喜欢”。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实践队通过六天的英语直播课,赢得了孩子们的一致好评。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他们仍然很欣慰,因为他们没有辜负孩子们的期望。 四、学以致用,兴趣编程在路上 (队员介绍“流水灯”的基本编程原理) 11-14日,这几日下午,负责讲解Arduino编程知识的队员陈德新、肖君桥和郭彤早早地做好准备,在教室里为孩子们授课。这三位队员都是电子专业,在大一的小学期学过Arduino编程,所以这次授课对他们来说就是学以致用。教室里,队员兴致勃勃地讲着用Arduino编程展现呼吸灯、流水灯的原理。孩子们也没闲着,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们讲课,还不时地发问桌上的元件有什么用处。第一次接触编程,孩子们都显得极为感兴趣。 四天的编程教学并不能教会孩子们太多编程知识,但实践队的同学们希望能够通过这四天的编程课,能够使得赤山的孩子们了解到一些新的知识,对他们自己平时生活中的智能家居为何“智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实践队的同学鼓励赤山镇对编程感兴趣的孩子们努力自学一点编程,可以自己在网上去查找信息,以及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掌握更多的编程技能。在这个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的时代,编程教学对赤山镇的孩子们一定是很有帮助的。 15日,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圆满落幕。临别之际,孩子们十分不舍,实践队队员们更加不舍,但也许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相见。“赤山有信,信遇赤山”,下一次相见时,实践队必将凝聚更大的青春力量,为赤山镇教育建设再尽一份绵薄之力。 (记者:学员胡锦波 摄影记者:全体学员 责编:通讯员李晨宜)信息工程学院:凝聚青春能量,助力乡村教育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遇赤山”赴赤山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