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瑞金支教研究生之李瑞:为改变而来,载收获而归
发布时间:2014-07-07

  

为改变而来,载收获而归

——瑞金市第四中学支教感悟

 

(南昌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李瑞)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队友们正在打包行李,做临行的准备。

窗外,又是一年蝉鸣时。

曾经,在纸上看支教的生活,向往,且钦佩别人;现在,在纸上写支教的故事,回忆,并感动自己。

回想去年夏天,因参加全省的集中培训,十四位南昌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相聚、相识。一个月后,我与其中五人,一路南下,来到了“书写了光耀中华的历史”的赣南苏区,来到了有着“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美誉的瑞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还记得刚下火车,坐着摩托车前往四中,看着路旁陌生的村庄、陌生的人,我告诉自己:就是这里,我将要工作和生活一年的地方。

那天晚上,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为改变而来,待收获而归。

为改变而来,改变学校。

这是一所“年轻”的中学,建校时间不长,但管理很是严格。与其他老师无异,我们担任不同科目的教学工作。上课之余,我们协助一些行政部门处理部分工作,并且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要做好这些工作,显然需要牺牲一些休息时间,但我一直提醒自己:我是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这里。所以我发挥自己在大学里社团工作的经验和电脑使用方面的特长,与队友们一起,将学校这一年的校刊编辑、社团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现在即将离开这里,我深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无法一蹴而就,也许这一年我做的还不够多、不够好,但是如果这一年我的努力为了这所中学带来了些什么,抑或完善了一点,我便知足。

为改变而来,改变学生。

回想坐在教室里时,总会觉得四十五分钟很长;但站在讲台上时,竟会觉得四十五分钟太短。我总想教一些书本上没有的、而我觉得学生们应该知道的知识,他们也对这个小城之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欣喜。他们还很小,我便不跟他们说太多的大道理,只是用最朴实的话语,希望教会他们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临行前,有位学生给我发了信息告别,我在回复中说道:一定要努力学习,在瑞金之外,有一个更大、更精彩的“世界”在等着你们。

虽然我也是学生,却比他们年长约十岁,常玩笑着说,在这些零零后面前我们老了。就是这些善良、淳朴的孩子们,他们不仅把我当做老师,更视我为朋友。他们的想法非常简单、干净,仿佛离开这里就再也找不到这么纯粹的友谊了。学期末时,很多学生在一个本子上写下了想对我说的话并送与我,那将是我一辈子的不会“贬值”的“收藏”。

载收获而归,收获情谊。

这一年里,与我一起支教的队友们,我们来自全国各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这里。互相照顾,互相支持,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与其说是队友,不如说是“战友”。在瑞金,也结识了一些朋友,周末时候,常带着我们出去游玩,向我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这一年里也给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极大的帮助。一位朋友与我分别时,只一句“一辈子的朋友哈”。嗯,一辈子。

载收获而归,收获成长。

有人常说,大学的校园是一个 “小社会”,但这一年,我走出了这个所谓的“小社会”。不得不说,这一年,自己真的成长了,甚至自己都能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变化。刚开始与人交往常有顾虑,慢慢变得自然、洒脱;原先因为不够适应而焦躁,也慢慢学会沉淀自我;还记得第一节课带着惴惴不安的心走上讲台时的那种拘谨,后来逐渐放松并享受四十五分钟的课堂……

支教,既是一种志愿服务,又是一个磨练的契机。这一年的生活,要能够坚持,更要“耐得住寂寞”。所有的苦与累,只有自己知道,但想到那些孩子,一切就会变得明朗。这一切,微妙得无以言表。这一年的成长,对我的一生,弥足珍贵。

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的格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这一年,真的不长,已经过去。

只是,这一年,注定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