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校,贴近自然 ——“药青愿”暑期实践队青海湖生态调研 (药学院记者 王茵茵)7月6日,“药青愿”实践队前往青海湖进行水质、鸟类调查。青海湖作为国内最大的内陆湖及咸水湖,实践队将以水质调查和鸟类调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严谨的对青海湖进行更为深入的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在青海湖合影)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药青愿”实践队到达了青海湖湖畔,蓝天、白云与湖面相交,水天一色。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的“湿地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青海湖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海西山地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药青愿”实践队队员在青海湖湖畔分点采集水样,后送往青海水质厅对水质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测;同时在湖畔观察和调研鸟类并送往动物局分析。 (图为青海湖的鸟类) 在水利局,队员们得到了近五年青海湖的平均水位数据并了解了青海湖近几年的水位变化情况,结合其他队员在气象局所得到的近五年青海湖周边的降水数据,得到了青海湖降水量与水位间的关系。在动物研究所,实践队员们询问了许多有关鸟类保护的问题,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详尽的回答。例如鸟岛鸬鹚窝一个连一个,像一座鸟儿的城堡。对于鸟类的保护,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环保局调研的队员也了解到了许多与退耕还林、还草有关的内容。对青海湖当地的农耕状况也有了一定了解。 检测数据表明,青海湖水质各项指标同去年相比,数据接近,略有波动,变化不大。仅从水质报告来看,青海湖水质在稳定范围内,趋于良好,未受到较大污染。另据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此前统计数据显示,随着青海湖整体生态系统功能趋好,前来越冬候鸟此类鸟类指示性物种数量也逐年递增。 这次的调研活动使队员们了解到了许多青海当地的环境状况,也让大家学习到了许多从前在课本中未接触过的知识。队员们都相信,这次活动的成功进行为大家带来的收获是无价的。队员们都深刻了解到了走出课堂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真正含义。同时,亦深切体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迫在眉睫。 (记者:学员王茵茵 责编:通讯员孙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