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常伴行,光明永存心 ——“光明微笑,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队门诊服务 (眼视光学院 记者 张晓玲)为响应“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要求,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升人民群众的眼健康水平,2019年7月3日上午八点,南昌大学眼视光学院“光明微笑,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来到在余干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了裂隙灯的使用方法。 门诊,是《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重点工作“屈光不正筛查”的后期治疗保障,是患者进入治疗阶段的必需步骤。门诊室内环境整洁,服装、器械摆放整齐,为一人一室一诊。 (门诊日常忙碌的一天) 医生根据实践安排指导队员们进行裂隙灯实际操作。裂隙灯检查是门诊检查的重要环节,医生向队员们周详地讲述了裂隙灯的原理及使用方式,此检查可初步判定患者所患的眼部疾病,医生还给队员们做出标准示范,将普遍眼部疾病介绍给队员们。随后,队员们便开始相互练习,进行实操检查。 (医生给队员们介绍普遍的眼部疾病) (队员们进行互检) 实践队员刘锖蕓得到前来就医的白内障患者允许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灵活地使用裂隙灯观察患者眼部情况,通过控制裂隙灯光源调节亮度、过滤颜色及角度,清晰地观察到晶状体情况,发现晶状体过于浑浊,并向医生表明自己初步诊断为白内障。而后,医生告知患者眼睛的现状不容乐观,急需进行晶状体摘除手术。针对老人心中的担忧——“晶状体摘除的手术风险是否较大”等问题,刘锖蕓与患者进一步交流,她告知老人:“现今国内白内障手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对比其他类型的手术风险较低,术后基本可以康复,不必太过忧虑” 。还与老人讲述了一些白内障术后的注意事项,老人听后感到十分舒心。 (队员为患者进行裂隙灯检查) 时光稍瞬即逝,充实的生活却从未停止。回首着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社会实践队员们感慨万千:提升沟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锻炼,将终生学习的理念铭记于心。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提升,这正是作为眼视光学子进行社会实践的意义! 记者:学员张晓玲 责编:通讯员陈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