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峡江,旧貌换新颜 (人文学院记者 唐媛媛讯)6月30日,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赴峡江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开展的为期三天的主题调研活动进行到了第三天。第三天的活动主题为“红色文化探索之旅”。队员们重回当年革命旧址,近距离感受了极具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 (队员们在峡江会议会址合照) 上午成员们早早准备好集合出发前往峡江县巴邱镇的峡江会议旧址,近距离感受红色革命的力量。1930年10月7日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全体会议(简称“峡江会议”)是红军反围剿途中由执行立三路线而转变到执行正确路线上来的会议,为胜利粉碎敌人"围剿"奠定了思想和行动基础,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 (峡江会议的历史价值) (峡江会议文献资料) 峡江会议会址原名“怡顺堂”(现为峡江会议纪念馆),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峡江县博物馆所在地。会址坐西向东,面积六百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分为前后两进,古朴典雅,具有江南民族特色。进入大门第一便是第一进正厅,正厅按当时会场布置,上方贴着“江西省地图”,中间并列摆有三张八仙桌以及两把太师椅和十多条春凳,桌上有四盏老式马灯。两旁的厢房是当时重要领导人的古柏、李井泉、毛泽东、周以粟等同志的卧室。在纪念馆,成员们参观了当时领导人的故居和当时的指挥部,仔细阅读了一些遗留下来的一些文物材料,了解了峡江会议的重要内容。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分享,成员们纷纷感慨革命先烈筚路蓝缕的开拓历程。 (考察峡江水利枢纽) 在参观完会议旧址后,实践队又来到了距离巴邱镇四公里处的峡江县水利枢纽考察。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一见到宏伟的大坝,队员们纷纷被这超级工程所吸引,感叹祖国的强大并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水利枢纽正逐步成为新时期峡江地区的一张新名片。 (记者:黄元韬 责编:通讯社唐媛媛) 退稿:字数相对较少;背景内容的介绍过多,可适当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