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人文学院:不朽的雕刻刀
发布时间:2019-07-11

  

人文学院:不朽的雕刻刀

(人文学院记者 唐媛媛讯)201977日下午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傩面具资源开发实践队来到了抚州市南丰县傩面具省级传承人罗春明的工作室进行暑期调研活动。南丰县有一个做傩面的罗春明之后,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过去的几年间,他也接待过许多前来访问调研的大学生或是学者;不知从何时起,荣誉就不断,政府任命他做抚州市政协委员,给他评先进个人和劳模……但对于来说,那都是昨天了。他现在考虑最多的是他这个省级传承人怎么把手艺传下去。

(图为罗春明徒弟在雕刻傩面具

一转眼,罗春明也有五十岁了。体型有些发福,皮肤黝黑,面目和善,身上暗色的旧衬衫被汗水和木屑染上了污渍

年过半百的罗春明,在南丰县有一间木制品工厂。九几年建厂,厂子不大不小,安置在一片老民居中,厂子下面是雕刻的工作间,形状各异的木料堆满了闲置的空间,几个工人在里面忙碌;上面放置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完成的傩面具,罗春明也就住在上面,一张床,一个电视机,一张躺椅,一个老旧的落地电扇吱吱呀呀吹个不停。

雕傩面具是有情怀的,一起一落间嗔怒或威严的神面就跃然刀之下,但是罗春明说他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如若说信奉什么,可能就是这门手艺和这文化。怎么说来,罗春明在这个行业里算是个行家,他二楼那个不大的房间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奖状和证书在那个下午,伴着电扇的噪音,回忆起自己当初学艺的道路。

“那个时候,师傅都严,严师出高徒……我以前是学美术的,小时候就喜欢这个,画过素描也画过国画。以前练国画都是传统教学,铁放在笔杆上练基本功,一撇一捺画圈圈……后来就去搞木雕了。”罗春明说,“本来我是业余雕一些面具,谁知道我雕的第一个开山面具居然得了奖,我就转行去做傩面具了。”

(图为罗春明所获荣誉)

一楼的工厂也算是罗春明的工作室。

里面工作的人大多是他的徒弟。“徒弟差不多都跟了我有十几二十年了。”罗春明嘴角带笑,眼里闪着自豪,“十几个徒弟,来的时候都是初中毕了业就来,现在都是有孩子的人了。

工作室里有些昏暗,雕刻的工人坐在木桩上,光着脚,脚下是铺得厚厚的木屑,光线从窗户透进来,漫射在空气中漂浮的木屑上。雕面具辛苦,要一动不动在木头前面坐半天,非得要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做这个。他说,以前做这个还不出名,都是自己带亲戚做,后来媒体报道,名气大了,一些人慕名而来,想和自己学做傩面具。“坚持下来的人很少。”罗春明说这话的时候,有点无奈。

2007年,江西电视台曾播放过一部有关江西文化的电视专题片,报道了罗春明和他手下的傩面雕刻技术。电视播出之后,萍乡有一对父子曾经专门跑过来找到罗春明,想让儿子来认他做师傅,和他学手艺。罗春明说,学手艺收徒弟,还是要看资质。风尘仆仆从萍乡赶来的父子两并没有在这里停留太久,学了一下就回去了。“孩子坚持不下来,做这个很苦的。”罗春明这样说,又摆了摆手,“那都好多年前的事了。”

(图为队员与罗春明热烈交谈)

罗春明的十来个徒弟里面具做得好的不在少数。但是说到创新,罗春明提到了一个人……

邓伟就在县城的街心花园摆摊,摆摊十多年,和师傅罗春明学做面具也有近二十年了。1999年那年开始学傩面具雕刻,邓伟刚刚初中毕业,他白天在琴城镇瑶浦村的师傅家学雕刻,晚上在县城一学校学素描2002年,一次偶然,让他把师傅罗春明用了半辈子的雕刻技法用在了毫厘间,做起了微雕。邓伟的微雕一下打开了不一样的傩面具市场,他的摊位吸引了男女老少的围观,来来往往的游客都喜欢带一个小小的微雕傩面具回家,小巧、精致、便携、价格亲民,让傩面普及面变得更广,也让寄寓在傩面上的傩文化走得更远。媒体来采访邓伟,叫他“微雕大师”“民间微雕艺人”,但这些也没有怎么改变邓伟的生活,他依然早上七点半出摊,十一点半收摊,在闹市里雕他的微雕。

邓伟说:“过几年,他还是打算像师傅罗春明一样带几个徒弟,要把手艺传下去。”

罗春明的儿子是个90后。

说起儿子,罗春明笑着摆了摆手说:“现在的小孩子,基本功都没有我们那以前扎实。但是你一个传承人,自己的儿子都没有学过这门手艺就很说不过去。”罗春明的儿子是个大学生,从小在爸爸的那些“木头堆”里长大,耳濡目染,学过些美术,对傩面具也了解。 儿子当初毕了业,罗春明就劝说过儿子回家做自己的老本行。“他是从小对这个感兴趣但是他现在长大了,作为一个接班人,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主人翁的视角看待这门手艺,而不是旁观者。”罗春明说,“在实干技术方面,他现在还要成长。虽然有他的短板,也有他的长处。”

罗春明意识到网络时代已经铺天盖地的席卷过来的时候,儿子已经在网络上买过不知多少东西了。他有时候会思考傩面具能不能在网上销售的问题,但他无奈地笑说:“网上的东西我还是弄不好,我们还是传统销售途径,别人给我们下订单,我们就做。

上过大学,读过书,会用电脑,虽然实干能力还不够强大,但是在罗春明眼里,新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儿子是区别于自己这种单纯的手艺人的。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他的帮助给自己传统的手艺注入了一种新的力量。

现在,儿子的心中也有着化不开的“傩情结”,他有时候会帮着罗春明做一些关于傩面具销售的工作,也在努力探索着传统面具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途径。

(图为工作室一角栩栩如生的傩面具)

罗春明的手艺已经不仅仅为了混口饭吃了,他时常觉得自己肩上的单子很重,和荣誉一同授予他的还有责任。二十来岁的时候,他一门心思把手里的面具雕好,如今到了天命之年,他只想要世世辈辈都有人雕出好面具。

“传承人就是要把手艺传下去,这是责任。”罗春明这样和他的儿子徒弟说、和前来拜访的媒体学者说,也这样和自己说

(记者:朱丽玮 责编:通讯社唐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