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为爱驻守,温暖相传 ——“向阳花开,播种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夏令营志愿者纪实 (公共管理学院记者 付晶晶)经过一周的了解,志愿者和学生之间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在志愿者们和同学之间严肃的师生关系外,更多了一种亲切的友情。而接下来,志愿者即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热血到同学身上,小到课堂纪律,大到是否准时到校准时回家等安全问题,任何与同学们有关的事情都是志愿者时刻需要勒紧的弦。 图1 老师正在上课 在几天按部就班的教学之后,相对于志愿活动初期的一些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纪律问题在各个班级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早读迟到、旷课现象减少,上课少有同学开小差吵闹,相反,同学们逐渐积极认真地配合志愿者们的工作;其次是学习问题,志愿者们也都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结合不同年级阶段、不同学习基础的同学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整体上也有了一定程度地改善,可以静下心来完成作业;最后的素质教育问题,志愿活动在自然班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兴趣班内部的素质拓展,强调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行动力,鼓励同学们在教学基础上自由发挥、独立创作。 图2 美术兴趣班中老师正在进行一对一辅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志愿工作还是同学们的学习状态都已步入正轨,逐渐进入了一个稳步提升的阶段。同学们的态度和精神面貌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记者:学员付晶晶 责编:通讯员吴晓 从开营第一课上,同学们在面对着众多陌生面孔时感到的好奇与拘谨,他们不敢主动与志愿者交流、互动。那时同学们更多的是吸收和无条件接受,并且也不善于对课堂问题做出自我总结与阐述,课堂秩序也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随着课程一天天有序地安排下来,同学与志愿者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沟通,同学们开始尝试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自然课上,同学们学习了“安全标识认识”、“三防安全认识”、“友情无价”以及妙趣横生的“趣味心理实验”等课程,他们可以结合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老师给出的问题;在兴趣班上,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音乐、舞蹈、美术和手工制作等兴趣课程,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中的材料刻画出他们精彩纷呈的内心世界,而他们的奇思妙想更是为兴趣课增添了无比的色彩。 夏令营活动已经过半,即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但夏令营各方面的工作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通过志愿者们的不断努力,本次夏令营不仅将成为温暖着留守儿童的难忘回忆,也是全体志愿者们一次有意义的体验。 退稿:导语写作不规范,新闻要素不全。建议通讯员检查一下前后内容,文章有不衔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