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寻根瑞金,文化探源——人文香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文化传承与保护系列活动 -团学时空.doc
发布时间:2020-08-01

  

寻根瑞金,文化探源——人文香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文化传承与保护活动

人文学院 胡佳乐 杨一婷 罗旭婷723日至30,南昌大学人文香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传承与保护活动,通过听党员故事挖掘宗祠文化、参观红色景点追忆往昔峥嵘承续红色信仰

党员故事忆峥嵘岁月

带着对党员崇高的敬意,7月23日,队员们分成两队来到上阳社区回访退休老党员她们忆峥嵘岁月讲光荣历史、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故事

第一位奶奶叫朱连娇,已有82岁高龄,朱奶奶从1966年便入了党,从农村妇女主任开始做,后来当上了大队书记,主要负责划生育的工作。在当时,计划生育的工作很难展开,从未后悔过做这份工作,一句没好死有好埋朱奶的自信对政府的信任

第二位奶奶梁福英一名烈士遗孀,当队员们到达时,奶奶正坐在椅子上乘凉,精神状态十分不错。据梁奶奶叙述,她的公公是烈士。在当时是一很有文化的知识分子,1931反革命分子成为瑞金县长便惨遭迫害,他牺牲那年他的儿子,也就是梁奶奶的丈夫仅有三岁

志愿者们围坐在老人身旁,一起追忆峥嵘岁月。老人回忆着过去,也用实际经历给现场每个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图为听老党员讲故事

宗祠文化,承优良

730四名瑞金籍队员前往上阳路社区杨氏宗祠群探访,追寻百年文化

杨氏家族瑞金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九百年。作为十大姓氏之一,杨氏一族在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枭雄豪杰、文贤志士,一代又一代杨氏在流传已久的杨氏家风的熏陶下,坚守清白,换得一方清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无人知晓?四知却金是杨氏一族的家训,也是千古流芳的佳话。

上世纪的工农红军学校也与杨氏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杨氏家风又增添了浓重一笔。工农学校设立在杨氏祠堂里,邓小平等同志在这里生活、战斗,星星之火在这里绵延壮大,而杨氏健儿也从祠堂里迈步出去,参加红军,助力成就大业。

如今,这里已成为上阳书院,千年传统积淀融合,雄浑浓重的文化必将从这座祠堂中走出去,走向未来。

图为讲述家风故事

游红色故都寻革命根基

7月18日早,队员们来到瑞金城外的沙洲坝,参观体会革命历史。吃水不忘挖井人队员们见到那口毛主席带领乡亲们挖的红井。正是因为有了这口井,附近的村民们可以不用去远处提水,不用再喝池塘里面的水红井附近围着许多人队员们也纷纷上前,用多次尝试,终于打上了半桶水烈日虽,井水却甜

图为队员们在党旗面前庄严宣誓

726,队员前往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之一——叶坪当队员们走到红军烈士纪念塔下时,自发站成一排,这座塔深深鞠了一躬心中是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党旗下庄严的宣誓是队员对国家责任与担当的郑重承诺

图为红色景区参观合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首先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温情与敬意,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从而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审稿 温兆光)

通讯员 潞)

退稿原因:标题格式有误;内容摘要建议修改;导语格式不符合要求,要素缺失,同时建议说明本次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