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共青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聚焦生态环保 (经管学院 记者 徐家松)2019年6月30日至7月6日,由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名同学组成的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江西省共青城市“弘扬共青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聚焦生态环保”社会实践队,在学院学生会指导老师、辅导员老师郭镇国的带领下,来到了全国唯一一座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城,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缅怀革命先辈 传承红色基因 2019年6月30日下午15:30分,实践队前往耀邦陵园,缅怀先辈**同志。初入陵园,就被耀邦同志亲手题字的词碑所震撼;“心在人民原不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笔法苍劲有力,庄重而又肃穆。随后进入**同志生平馆参观学习,了解到一代伟人的辉煌故事,感悟到**同志不畏艰苦、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清廉品质;瞻仰者留言簿上一笔一划写下文字无不表达对耀邦同志的缅怀与敬重,彰显出**同志的人格魅力和高贵品质。最后实践队踏过象征着**同志73年革命人生的73级石阶,来到了耀邦同志的墓碑前,默哀、瞻仰,表达敬意。斯人已逝,风范永存,在陵园的最高处,墓碑犹如一颗耀眼夺目的明星,正如耀邦同志在人民心中那般闪耀。 图 1实践队员在耀邦墓碑前悼念瞻仰 重温垦殖岁月 传承共青精神 7月1日上午10时许,实践队到达共青城金湖乡共青精神体验园,追忆垦殖艰苦历史,感悟共青革命精神。历经风雨的洗礼,垦殖场旧址建筑依旧巍然矗立,“艰苦奋斗”四字告诫青年一代要勇担重任,不断进步。走进垦殖场大门,是镶嵌着团徽和共青城市标的地面,直径5.4米的团旗象征着共青青年开拓创新的精神。二楼展厅陈列着的历史文献讲述了垦荒人的故事和共青城产业的发展史,于无声中阐述了“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走出这栋小楼,偶遇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党员在讲述这段历史,他神情激动地说道:“共青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而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传承、弘扬并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份不朽的精神。 图 2实践队在共青垦殖场合影留念 助力生态共青 共筑美丽家园 7月2日下午15:00,实践队抵达共青城金湖乡联圩,志愿加入博阳河巡河护河行动,助力生态共青建设。烈日炎炎,骄阳酷暑依旧不能抵挡实践队员巡河的热情。金湖乡党委副书记曾庆春说道:“博阳河的管理制度是实施河长制,现在是博阳河的汛期阶段,需要时刻检查维护堤坝,防止洪涝灾害,同时减少河边生活垃圾以及化工污水的排放,每天都会有巡河员来巡河捡垃圾、打扫河边卫生、制止村民往河里扔垃圾等,确保河渠水面、堤防渠岸清洁,维护生态环境。” 河边上竖立着河长制的公示牌,力求做到全民监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河道有人管、有人护、有人担。清澈的河水、干净的堤坝、湛蓝的天空、自由翱翔的白鹭以及翠绿的良田让实践队员不由惊叹共青城生态建设规划的高效性。在巡河结束后,全体实践队员都自发积极加入志愿者队,在博阳河旁宣誓——“我是河小青,生态共青行”。为保护共青生态,建立美丽家园发声! 图 3实践队在博阳河旁为共青生态发声 发展新兴农业 打造特色农旅 7月3日下午15:23,社会实践队到达实践地点——共青城金湖乡大塘圩“共青源”千亩再生稻示范田基地。跟随着金湖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实践队员们一同走进这片辽阔天地。十里荷花间,实践队员们开展了实地考察并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调研,了解到 “共青源”千亩再生稻示范田基地是以荷花和稻田种植作为主要项目,同时也进行龙虾养殖项目,开发一系列特色农特产品,打造全面发展的农业基地和特色品牌农旅产业。同时金湖乡副乡长宋伊,向实践队员介绍“共青源”的产业项目和产业模式,并讲述了打造“共青源”这一品牌生态产业的原因与发展史,也表明了对农业产品、食品安全、农旅文化及生态环境的重视。 “共青源”千亩再生稻示范田基地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极大响应国家创新政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新兴农业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实践队员通过此次考察,切身感受到新型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 探究养老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7月4、5日,实践队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社会调研,调研范围主要集中于金湖乡黄桥村,江流村两个村落,通过了解老人相关生活情况以及对农村养老方式的需求的调研,探究农村养老新模式,助力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决战全面小康。实践队队员还与金湖乡政府相关人员就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交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交流会上,实践队员积极反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金湖乡党委副书记曾庆春认真倾听,强调解决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他表示也会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尝试构建一个更加有效的居家养老方案,让金湖乡的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伴,安度晚年。实践队员在此次社会调研中进一步了解到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的迫切性,并表示愿意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 4实践队就居家养老模式采访年近八十的老党员 走访青年之家 展现青春风采 7月6日实践队员们前往共青城青年之家,走访了团市委青少年法律服务站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在团市委副书记单文杰和朱燕青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解创新创业知识。实践队员来到“创客加油站”开展了一场有关创新创业知识分享会,会上提到: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应该注入更多像大学生这样的青春力量,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和自主创业,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成果转化,向社会展现青年风采。实践队员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主力军,要提高自身法律基本素养,深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做“四个自信”的践行者、锐意创新的开拓者、永不懈怠的奋斗者和勇于担当的奉献者,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7月6日下午,实践队一行十人顺利地完成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帮助乡镇企业宣传推广其特色的农业农旅产业,助力共青城市的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为助力乡村振兴营造更好的文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化解区域间老龄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带来的矛盾和不平衡。为此实践队员聚焦乡村基层民生问题,探访乡村养老模式,做好人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共同为建成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摄影记者:徐家松 责编:通讯员王若含) 退稿:不能透露姓名不能写的内容直接删除;存在病句;篇幅过长,请稍作删减;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