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学院 记者封一淇)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被誉为“南方红豆杉乡”的铜鼓县同时也是毛泽东同志策划和领导秋收起义之地,2019年7月1日至7月7日,为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第一临床医学院“医路相伴,情系铜鼓”社会实践队将在这片“绿色净土”与“红色记忆”的交界之处展开为期七天的“精准扶贫,送医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篇:浩荡赴前程 2019年6月30日,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路相伴,情系铜鼓”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于学生公寓8、9栋架空层会议室开展,第一临床医学院团委书记严济老师主持出发仪式,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敖晓妍应邀出席并讲话。在出征仪式上严济老师指出:“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精准扶贫,送医下乡”, 在座的医学生们,既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又要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凝聚青年力量,实现伟大复兴!”同时严济老师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随后,实践队队长张颖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总体部署,同学们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满怀期待。 (大家认真倾听老师们的叮嘱) 第二篇:饮水思源处 “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一个清晨,我们带着鲜花来到了铜鼓县收秋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它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灯光下伫立的文物静静诉说着过往,墙壁上记录着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史、党的峥嵘岁月,彼时的艰苦奋战都已都在千回百转之后成为看似云淡风轻的过往,先辈们的意志与精神却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永恒,在一代代中国青年心底流淌、传承。 (观看历史介绍) 2019年7月3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驻小水村第一书记徐鹏老师、扶贫队员刘鹏老师、江明金老师,小水村党支部书记温发平在铜鼓县的深度贫困村——小水村主持了小水村党支部“七一”讲党课活动以及庆祝建党98周年党员大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新风貌,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路相伴,情系铜鼓“社会实践队参与旁听和学习。 徐鹏老师首先介绍了党的发展历史:从1921年建党并确定党的奋斗目标后,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4个阶段。98年党都初心不改,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随后,书记带领我们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这些思想是中国人的大智慧、大思考、大逻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徐鹏老师在活动结束之际,要求党员们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中,并叮嘱实践队的成员们要以此为目标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扶贫须躬行 2019年7月4日,在徐老师、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入小水村贫困户的家中,为他们送去医药箱。在小水村干净明亮的安置房内,江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叔叔家的情况,教导我们扶贫工作即需要落到实处,又要抓住细节,作为医学生有责任在送物资的同时作出说明和讲解。叔叔告诉我们,扶贫队的老师们不但一直关注着村民的健康问题,还一直留意着大家的生活情况,早已成为值得依赖的亲人。老师们在送药箱时对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令人心生敬意。 小水村的大部分贫困户都已经迁入宽敞明亮的安置房,仅有小部分村民仍零星散落于绕山而建的原小水村旧址内,为贯彻“精准扶贫,送医下乡“的活动思想,实践队冒着山雨,踏上了去往山上贫困户家的路途。在把一个又一个医药箱送到贫困户家中后,实践队成员们在小水村村委会进行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深刻体会到“送医下乡”任务的艰巨,明白扶贫工作仍需要身体力行。 为深入了解体会下乡扶贫的不易,实践队来到了小水村中药材野菊花种植基地清理杂草。这片葱葱郁郁的野菊花基地是一附院驻小水村扶贫小组的老师们亲手种植的,是小水村扶贫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炎炎烈日下,实践队开始清理杂草,切身体会到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不易,但想到自己正在为小水村的扶贫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时,内心涌上难以言明的力量。 (老师为我们讲解野菊花的功效) 2019年7月5日,实践队成员们来到铜鼓县县医院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院长亲自为我们介绍了医院的概况,告诉我们不同的医院需要根据不同层次阶段规划,以满足不同需求。铜鼓县人民医院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也正在不断发展,从引进设备到拓建病区,铜鼓县始终在努力保证基础医疗条件,为大型医院减轻负担。 2019年7月7日天边刚泛起微光,小水村的一切还在慢慢苏醒时,一支队伍悄然抵达了小水村村委会。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师们的带领下, “医路相伴,情系铜鼓”社会实践队将在铜鼓县小水村进行了为期1天的免费义诊活动,对小水村参加义诊的村民进行体格检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老师们和实践队成员们边诊疗,边向就诊群众详细讲解健康保健知识,利用空闲时间向群众发放科普宣传资料。 (实践队成员在小水村村委会进行义诊) 这次义诊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们的健康意识,同时也真正做到便民惠民,送医下乡,实践队成员也从这次活动中获益匪浅,看到村民们安心的微笑,听到他们质朴的感谢,我们仿佛明白了努力的意义。 第四篇:满载归园时 2019年7月1日至7月7日,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路相伴,情系铜鼓”社会实践队,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小水村内,开展了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送医下乡”——为贫困户送医药箱、村内义诊、为中药材基地除草、探访医院贫困户病房内患者等,青春“三下乡”,我们始终在为落实扶贫政策,贯彻党的精神而不懈努力。 2019年7月7日,为进一步夯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基础、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范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驻小水村第一书记徐鹏、扶贫队成员刘强和江明金,小水村党支部书记温发平、小水村村主任,一临院团委书记严济及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出席即将举行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 徐老师对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与评价,希望实践队的同学们在今后可以一直保持愿为人民和国家奉献自己的热情与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精神。 这个仪式对于发扬大学生志愿者精神意义重大,今后将会有更多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小水村,把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在社会实践中继续学习,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加强社会与高校的联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梦凝聚新青年力量。 记者:学员封一淇 责编:通讯员封一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