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开展实习活动
(南昌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 张晓毅 林浩雄讯)为了提升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理论素养、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学技能、做好基层服务工作,在南昌大学西部计划项目办的统一部署下,第24届龚全珍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于2021年11月15日起在南昌大学附属小学红谷滩分校开展为期四周的见习培训,以两周理论学习、两周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基础教学实习见习工作。
11月18日上午10:30,在教学楼的美术教室,校方组织召开实习老师交流座谈会,副校长辜燕琼主持会议。教师代表刘芸芸、任玉青、南昌大学龚全珍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实习老师分享交流会)
首先,支教团成员对近一周的实习工作进行汇报与总结,对普遍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气氛融洽。
(研支团成员学习交流)
三天时间内我听了许多课程,课余时间也会和学生交流,通过自己和学生相处、观察其他老师和学生的相处模式,发现低学段的学生比高学段的学生更喜欢和老师交流,会主动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日常,而高学段学生对朋友的情感依赖远远大于对老师、家长,自己的“小心思”也更愿意和朋友交流。作为一名实习老师,我正在尝试成为他们的朋友,引导他们正确地成长成才。
——赵杨琴
在最近的实习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思政课的备课环节。对待六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根据学情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从个人成长层面出发,引导他们关注到国家的发展,以小我成就大我,从小树立矢志报国的决心与梦想。
此外,要关注到个体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为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多方位的发散思维,从而实现知识上的增长,在后续实习过程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张晓毅
今天,我给二10班的小朋友们上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钝角与锐角。在这堂课的前后,最关键的感受就是对课程节奏的把握。作为大学生习惯了接受压缩饼干式的课堂,但小朋友们的思维节奏还在成长,我就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没有足够考虑这样一点。在备课阶段,杨老师指导我删减了一半的内容,授课阶段节奏没有把握好,准备的内容半节课就结束了,后面在杨老师的提示下组织活动。一点经验分享,与大家共勉。
——林浩雄
辜校长认真静听了同学们的分享,肯定了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并就“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怎样备好课”“新教师树立威信”等问题给同学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辜校长给实习老师们建议)
随后,凉山支教优秀老师任玉清和支教团的同学们进行了“爱在工小,筑梦盐源”教育扶贫专题分享。任老师通过音频、图片分享着半年支教时光的所见所闻所感,向大家介绍在盐源县最困难的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介绍乡村支教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对大家一年后可能面对的支教生活给出建议,她的分享句句恳切,同学们受益匪浅。
(任玉清老师分享支教经历)
任老师在支教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她仍然选择留下来帮助大凉山的孩子们。听了任老师的支教经历分享后,我倍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初心。分享会后,我对于支教的目的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要去教给孩子们认清自己,认清世界的方法。认清自己就是知己,认清世界就是知彼。知己知彼而后勇往直前。
——孙雯雯
从今天上午任老师的讲述中,我学习到很多有关支教的经验,老师回顾自己半年的经历,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从最开始学校的成绩倒数,到最后成为进步最多的学校;经历了加班到凌晨,回宿舍因为停水没有水喝,不能洗澡;经历了孩子们说方言没法沟通等问题,直到最后,老师用汗水和真心的付出,得到孩子们和全校老师家长的认可,从这些经历中,我收获的不仅是支教的教学经验,更坚定了自己甘于奉献的信念,在之后的支教中,我也会将这份责任传递下去,让孩子们收获知识,幸福成长。
——吴佳博
“多学多做多想”“做一颗火种,将希望传播。”任老师的话将我的记忆带回预备党员转正的会议上,书记赠与我们的一句话:“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我们接触不到的地方,还存在着想象不到的艰难生活,即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因为思想的落后仍有许多地区的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脱贫最关键是要精神脱贫,将本来就很好的地区建设的更好是本事,但能将落后地区建设好才是真本领。作为研支团的一员,要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即使力量再小,就像一颗火星,也要拼尽全力燃烧到最后一刻。
——龙思宇
会议最后,任玉清老师与研支团全体成员亲切合影,本次实习老师交流座谈会圆满结束。在接下来的实习过程中,支教团成员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一年后的支教工作积蓄力量。
(任玉清老师与研支团全体成员合影)
记者:张晓毅 林浩雄
指导老师:叶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