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民族复兴中国梦·热心公益奉献行”暑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团委: 为 贯彻落实 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团省委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部署,围绕学校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育人,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按照《南昌大学暑期(第三学期)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试行)》(南大校发〔2014〕87号)文件精神, 经研究,决定开展“ 民族复兴中国梦·热心公益奉献行 ”暑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为 进一步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基地,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不断推进实践育人理论研究 , 坚持把实践育人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省情, 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在实践中坚定信仰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
二、 活动主题
民族复兴“中国梦 ” ·热心公益“奉献行 ”
三、 活动组织
校团委负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统筹协调工作,在学校“第三学期”工作的总体要求下开展工作。各学院成立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社会实践 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考核。
四、 活动内容
各学院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生源地的实际情况,可开展下列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鼓励学院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一)政策宣讲
通过走访群众,走进基层,以宣传彩页、图片展、动漫、微视频、专题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基层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 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利用各种活动和媒介,开展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常识宣讲,发挥相关专业的学科优势,结合实践地历史人文实际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研讨和展示活动。 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送戏下乡”;参与档案馆、纪念馆和博物馆等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实践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践行者。
(三) 寻访红色足迹
以江西红色传统资源为依托,以“发扬红色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献身中国梦”为主题,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崇尚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从红色文化中挖掘和寻求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更加深入地引导广大青少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教育帮扶
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 到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 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乡镇学校开展课程教授、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 医疗卫生服务
重点发挥医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到农村基层广泛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为农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利用附属医院的资源,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捐送药品和医疗器械, 协助建设乡村医疗站 。面向基层群众宣传新医改方案,帮助他们全面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政策和具体内容。
(六) 关注生态环保
响应“绿动赣鄱”行动,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围绕生态安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开展环保社会调查,通过节能宣讲会,环保知识科普,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生态环保理念,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以“青春助推绿色崛起”为主题,制作“绿动赣鄱”环保公益短片,为建设生态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 共建和谐新农村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实际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科技支持、生态建设、知识宣讲、文艺演出等活动,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了解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果,充分发挥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八) 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昌九一体化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切实利用所学知识,聚焦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调研活动,提出有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九) 社会观察及 主题调研
鼓励青年学生关注民生民情,从家乡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加强法制建设、教育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 暑期社会观察和 主题调查(调研选题见附件1),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
(十)寻访校友
由校友(董)会工作办公室统筹,通过实地走访方式寻访校友,收集和整理在各条战线上的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成长经历、创业历程、成功经验。在寻访校友足迹 过程中 感悟人生经历,接受创业教育 。
五、工作步骤
(一)服务地需求调研
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校友资源、校地共建关系等既有渠道,开展基层需求调研。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基本原则,对实践地的各种服务需求进行了了解和梳理,并按实践地的实际需求详细制定团队规模、专业结构、实践内容、日程安排。使学生服务基层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巩固新、老社会实践基地,逐步形成集社会实践、专业见习实习、就业创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优质基地。
(二)团队立项
社会实践立项团队分院级一般立项团队、重点立项团队和校级一般立项团队、重点立项团队,四级立项团队均有相应标准(标准详见附件2)。各学院以社会实践组队指导数(附件1)为基础,结合本学院实际,确定社会实践团队数。并在学院团队立项的基础上可推荐一支团队申报校级立项团队,校团委将对申报校级立项的团队进行审核评估确定校级重点团队和一般团队。
(三)队员的招募选拔
各学院自行组织实践团队的队员招募选拔、体检及社会实践培训 等相关工作,选拔时对参选学生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进行考量,确定组队人选 。实践队成员应按要求填写《南昌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附件4),学院同时向队员家长寄送《南昌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家长告知书》(附件5),得到家长确认函后连同《南昌大学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附件4)交至学院存档。
(四)专项培训
校团委将对专职团干、实践团队队员开展有关社会实践组织指导工作、宣传工作等培训,校友(董)会工作办公室对寻访校友社会实践队进行专项培训。各学院应在社会实践团队出发前,做好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法、活动安全、宣传报道、实践报告撰写等内容的系列培训。培训工作的情况纳入评选优秀实践队内容。
(五)组织开展
各学院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要做到全程随队,科学指导,团队负责人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实施。各实践队按要求在每天活动结束后向院团委、校团委报送安全信息、宣传素材等,完成团队社会实践宣传工作,并组织队员对当天活动进行总结梳理,交流心得。
(六)总结评选
开学后,各学院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 包括基本情况 和媒体报道情况) 进行总结, 推荐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个人及实践成果。 校团委将根据活动实施的具体情况,评选相关奖项。( 具体事宜将另行通知)
六、经费保证
1、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团队带队老师按照学校相关财务规定予以相应补助;各社会实践团队按照申报获批的团队标准予以相应的活动经费支持:院级一般立项团队3000元/队,院级重点立项团队4000元/队,校级一般立项团队5000元/队,校级重点立项团队8000元/队;
3、校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奖励1000元,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奖励3000元,国家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奖励10000元,校级优秀组织奖奖励5000元;
七、工作要求
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各学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学院要在本单位党政领导下,切实把本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指导。 按照“就近就便、安全第一”的原则,对本学院实践团队 活动全过程 的安全情况全面 把控 , 切实 保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安全 顺利进行。
(二)广泛发动,精心组织
各学院 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做好与实践基地的对接工作,按照实践地的实际需求,在调研基础上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选拔实践队队员,并组建服务团队, 真正做到 “ 按需设项、据项组团 ”。
各学院 要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宣传,营造氛围
各学院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校园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各级团组织的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在活动的策划、动员、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和互动参与,取得最大的传播效益。各学院要动员广大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学生以团队为基本单位加入微信群或微博群,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及时将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进行展示、分享。有关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将在团学时空网站发布。 (四)加强管理,确保安全
活动期间,各学院每天向校团委进行零事故安全报备,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各实践团队做到随时关注暑期社会实践QQ工作群及飞信工作群消息及动态,保障信息传递的畅通,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每个实践队必须有至少1位老师带队,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科学指导,加强对实践队队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实践队员安全意识。
学院要 组织实践队成员认真学习 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签署《南昌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之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附件4) ;向实践队成员家长寄送《暑期社会实践家长告知书》(附件5), 并短信 确认家长已收悉《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家长告知书》。
各学院团委于6月15日前将申报校级立项的团队《南昌大学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附件3)及团队队员的《南昌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之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附件4) 、《暑期社会实践家长告知书》回函(附件5), 及《南昌大学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信息汇总表》(附件6)的纸质版交至校团委素质拓展部(学工楼209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 NCU2015shsj@qq.com 邮箱 , 申报表提交后相关信息原则上不可更改。各校级立项团队队长及宣传联络员请于6月16日前加入指定QQ工作群: 99927255 (通过验证码为团队名称),并同时加入指定飞信群:93124545 。
附件:
1、 2015年 暑期社会实践学院组队情况指导意见表
2、 社会实践团队立项及经费支持标准
3、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表
4、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之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
5、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家长告知书
6、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信息汇总表
7、暑期社会实践主题调研参考题
8、南昌大学校友事迹材料信息表
共青团南昌大学委员会
2015年6月12日